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人傳人 書傳書 讓我們將書「漂」起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人人都是放書人

 其實若你是愛書之人,大概實在難以不愛炎夏的香港。這座城市總被不理解它的人冠以「文化沙漠」之名,而其實何其冤枉。每年7月,全城都有書展作為文化盛事如火如荼展開,愛閱讀之人、愛寫作之人、愛香港文化之人,總能在最酷暑的時節裡,讀懂這座城的好。其實「我城」的閱讀風氣從來都不只有書展一季在著力喚起,大大小小的不同書事,全年都在這裡發生、並牽引著對書有份癡迷的你同我。今夏,不但再過不足一個月、便到了節日一般全民投入的香港書展,7月過後,更有精彩的閱讀傳遞活動「漂書節」緊隨其後。日前舉行的「漂書節」開幕儀式,不但是「放漂」圖書之預熱,讓大家了解這一活動交換書、共享書的主旨,也將青年人的「閱讀風」,化為一種值得我們重新去思考的城中力量。而究竟我們城市中的青年人們,需要怎樣的閱讀、需要怎樣去交流對閱讀的心得體驗、交流本身又能帶來何種意義?今次,記者便將與你一起探討。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人人都是放書人

「漂書節」的主題便是歡迎每個人都成為放書人--人人都可以即刻將自己閑置的書,送去一些活動指定場所的「漂書箱」內,更可以將自己的閱讀心得、感想寫一張「漂書卡」,附在每本「放漂」的書本上,放書人及收書人,藉此便能以書作交流平台,「收存」書本的人也能從原書主人留下的隻言片語中,領略放書人心意。已經「放漂」書本的,不乏城中各界名人,不只有知名作家梁文道、王貽興、洛楓,跨媒體文化人胡恩威等,楊采妮、劉德華、李心潔等一班演藝人士也加入進來,一本書即是傳遞一段閱讀經驗與生命感受的紐帶,人人讀書,人人分享的意義便也在此。推動城中閱讀文化的先決條件便是多元、兼容並蓄。

 青年作家王貽興在分享閱讀心得中便指出:「有人喜歡讀言情,有人只讀工具書,其實該大量看不同類型的書,才能避免太偏重某方向而錯失其他好書。」

閱讀與寫作的關聯

 身為作家,王貽興自然重視閱讀與寫作間的關聯。他認為令青年人了解文學,也可為他們建構一種內心價值。「富有不一定是在錢財上,我們的城市中除了營商賺錢能創造富有,其實閱讀寫作,也可以被視為一種精神的充實富有。」而每一位作家最初又一定是通過領悟他人作品中的示範與表達,而逐漸模仿、摸索出獨立風格,王貽興本人起初便是受村上春樹文字影響,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寫作方向。而這次他「放漂」的,是駱以軍一本散文集《我們》。他從書中,讀出了作家的文采,也讀出了創作背後的溫柔。

 「駱以軍的散文中寫他有兩個小朋友,且要整日趕稿,他寫出了很現實的中年男人悲哀掙扎,卻又能讓人理解到這樣一個外形看起來有些兇巴巴的創作者內心的溫柔和對家庭美好意義的思索。」故而,他也希望能將這本自己鍾愛的書,與更多愛書的人傳遞共享。

 楊采妮則「放漂」了一本《The Power of Now》,"Power"是心靈上的一種鼓勵,她說:「我們控制不到這個天災人禍不斷的世界,但可以尋找一份自我的內心平靜」,而「Power」更是提醒大家在反思過去與擔憂未來之同時,勿忘當下。身為知名演員的她,其實還有另一個身份——兒童心靈書籍作者。「世界每日在發生不同事,我們想改變好難,但至少可以調整自己心態,可以相信下一代。」因而她寫下一些成長歷程,以鼓勵青少年。

 「成長一定會遇到挫折,但是該行過去對其不理,還是從中學到東西,正負兩種看待視角,取決於我們的自身態度。」雖不是專業出身寫作,她謙虛稱自己文筆未夠精彩,但的確是將自己內心的message寫下來,傳遞給人。寫的過程便是將感受與人分享。「人有好的心意時,其實可以很舒暢單純寫出那些感受。」而分享之意義,在「漂書」過程中,是溝通,更是環保。楊采妮鼓勵大家將看過的書,拿來廣泛共享,造福其他愛閱讀的朋友,也可以節約資源,以書的交換為環保出一份力。

普及閱讀文化

 王貽興認為,「漂書」的意義不只是讀,每位書的主人也可以在「漂書卡」上寫下自己的讀後感想,留給下位收到書的人一種想像——大家對同本書的看法是否相同?這其中可引發更多空間去探討。他本人最鍾情去那些二手書店,一方面是因為想幫襯那些老舊舖頭維持營運,另方面也是因為很多二手書中都有過往持有者的簽章或寫下的隻言片語感想。不同版本購於幾時,淡淡的遺留筆跡中也留下了許多令人去暢想的感動空間。

 雖然如今自己身為作家,出書時也會考慮電子書方式,但王貽興強調紙質書的閱讀體驗仍是不可替代的。「可以在書內暢快寫下自己的感想,這種感受是iPad無法給予的。」他表示自己是很注重書的質感的人。「雖然不知這想法會否有些過時,但我認為材質是閱讀體驗的一部分。書的設計、包裝全部是融合為一體的感受。」電子書則會失掉這部分記憶。

 談到自己平時的閱讀種類,王貽興表示自己會看很多非小說類書籍,正所謂「功夫在詩外」,行家讀小說類作品時會更注重觀察技巧,反而是讀許多歷史書時會覺得有趣而開眼界。他笑言自己喜歡看難書,不過涉獵也很龐雜、不拘一格。「最近在讀吳念真的《這些人,那些事》,其中的生活歷練超級精彩。」裡面那些對父親和生命中所遇到人的記錄,令他也頗有感懷。

流動引人讀也引人寫

 而在年輕人中的普及閱讀文化,在王貽興看來,是一種不用耗費太多金錢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的行動。有時同一本書他自己也會不經意重複多買幾本,不浪費資源的最好辦法便是拿出來共享。在學校中為學生們講授寫作班時,他便會順道將書帶給學生們。「像這次漂書活動也是以一種明星效應喚起書的circulation。很多時候香港不像國外,大家會自發去流通二手書和CD,因而需要多些人去幫忙令大家了解。」他認為需要影響這個年代的年輕人多去讀書,因為現狀是很多人其實連漫畫也都懶得看,只看動畫,而更少人會在讀書之後激發出自己的寫作慾。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積極良善的一面,很多年輕人也會寫blog,他們也想表達,但又不知該如何表達。這便更需要方法去引導。」所以「漂書」其實能起到的效力更在書外,令更多人理解閱讀的好、交流溝通閱讀的感受經驗,便會形成有推廣力的氛圍,這種帶動作用才正是每位作家和愛書人內心希望看到的風氣。

 愛上一本書,愛上讀與寫,不妨從「漂書」開始。

相關新聞
人傳人 書傳書 讓我們將書「漂」起來 (圖)
如何「放漂」書本?
「漂書節」重點「漂書」活動
香江致敬一代小提琴宗師 (圖)
小提琴宗師林耀基教授紀念音樂會 (圖)
梁思成遺孀林洙:三十餘年筆耕不輟 因為愛所以前行 (圖)
香港警察李行齊 魔術師的瞬間轉移 (圖)
新晉電影導演 電視戲劇展光芒 (圖)
百家廊:靈隱許願佛鑒心 (圖)
翠袖乾坤:網上懲教所
海闊天空:尋找安藤忠雄
琴台客聚:「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生活語絲:杭州「七○四工程」
隨想國:包 裝
獨家風景:大我和小我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