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十九世紀中葉,太平軍發難,廣東富人紛逃來港。開埠不久的香港,經濟直接受惠。而香港至少也有兩人跟「太平天國」有關。
首先是一八四八年來港履新的第三任港督文咸爵士(Sir George Bonham)。他的官銜不少,既是港督,也是駐華商務總監,負責捍衛英商在華的利益。一八五三年三月,太平軍定都南京,當時西方列強對「太平天國」究竟甚麼葫蘆賣甚麼藥,知道得很少,又不想押錯邊,因此都傾向中立。當太平軍定都南京之際,上海對開停泊了三艘來自英、法、美的軍艦,而文咸剛好在英艦「神使號」上。
上海對鄰近的南京陷落在「長毛」手中,大感恐慌,而單是英商在上海的貿易和投資房產等,已值二千多萬鎊。文咸認為,英國如介入清朝與太平軍之間的紛爭,只會把紛爭拖長,對英國利益毫無好處,因此在四月下令「神使號」起錨駛向南京,希望親自向太平軍表達清楚,英國會保持中立,也想趁機了解太平軍對外國人的意圖。
接著發生的,便是百多年來中外交往常見的問題:中國人(包括太平天國)都堅持外國人是化外之夷,見面安排必須中尊外卑;外國人當然相反,堅持地位對等,平起平坐。因此,根據史景遷的《God, s Chinese Son》書中描述,文咸要求親見洪秀全,或至少與洪的眾「王」之一會面,以平等地位商談。太平軍作了口頭回覆,「命令」英方必須依照「天國」的規格說明來意,並於會面時完全遵守「天國」禮儀。文咸當然不從,便借天氣為藉口,只肯在船上與洪的來使以文字溝通,重申英國中立和必會捍衛上海英資的立場。
由始至終,文咸都沒踏足南京,倒是他的下屬,與洪的將領開始了非正式的交往,又搜集多種天國出版的書籍。可惜後來由於洪一道措詞詭異、並暗示英人是從屬「天國」的文件,令文咸覺得荒謬,不想再花時間,下令起航回上海。「天國」白白錯失了爭取盟友的好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