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北京:享樂的時代忘記苦難的三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22]     我要評論

文:韓浩月

 當音樂人三寶遇到經典動漫形象三毛,就有了音樂劇版的《三毛流浪記》,7月16日、17日該劇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後,將在全國各大城市展開50場的巡演,這個夏天,無數兒童將在他們爸爸媽媽的陪伴下,來看那位頭頂只有三根頭髮、身穿破爛衣裳的三毛。

 從1935年開始創作《三毛》系列漫畫,到1992年畫下最後一幅三毛作品,漫畫家張樂平創造出一個惹人疼愛的三毛形象。幾十年來人們喜歡三毛,除了對他童年的不幸經歷抱有同情之外,更多的是欣賞他處在困境之中仍抱有希望的樂觀精神,在混亂的時代,三毛區別於其它文藝作品所塑造的勞動人民群像,苦難固然會昇華人的品格,但可以超然於苦難之上,更是一種令人欽佩的姿態。

 作為一個經典的漫畫人物,三毛在當今無疑是被遺忘了的,現在是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時代。而三毛的被遺忘,和長期以來他所肩負的控訴舊社會的功能不無關係,對於三毛的工具化使用,讓豐富的三毛形象變得單一起來。音樂劇《三毛流浪記》的創作,可以看出是在努力還原一個立體的而非符號化的三毛。

 音樂的介入讓三毛「活」了起來,當三毛和他的難兄難弟以及各種市井人物們在街頭巷井唱起他們的心聲時,屬於漫畫的三毛「甦醒」了,音樂讓他可以更加直白也更加熱烈地傾訴內心情感。擔任音樂劇《三毛流浪記》編劇、作詞重任的創作人關山,在寫詞時用了大量的排比句,這種創作形式讓全劇在情感調度上始終處在飽滿狀態。

 在作詞和作曲上,《三毛流浪記》有明顯的流行元素,比如它的主題曲《溫暖》,「那是在這個街頭,你為我堅持的守候……我看見你在漫天大雪中的臉,才明白為甚麼我不會孤單,漫漫長夜裡的一點溫暖,足夠讓我們變成火焰。我看見你被光芒照耀著的臉,才明白為甚麼我有了想念。慢慢長夜裡的這點溫暖,足夠讓我們化作火焰……」

 這種流行元素是帶有一定詩性色彩的,是對於現代觀眾欣賞習慣的一種迎合,但這種迎合並沒有削弱劇作的主題性,音樂劇還是非常真實地還原了張樂平原作中的三毛。在劇中三毛還是那個做夢都會夢見「燒餅」的孩子,作為全劇最重要的關鍵詞,「燒餅」寄托著三毛最簡單、最原始的渴望,食物和母親是三毛童稚內心的全部。但三毛在劇中唱到自己不需要溫柔的媽媽、不需要會做飯的媽媽、不需要唱著歌謠哄他睡覺的媽媽,而只需要一個能被他照顧的媽媽,這其實是全劇最核心的段落,它見證了苦難對一個孩子成長的幫助,同時也是對苦難最含蓄的一種控訴。

 對於生活在「我們的生活比蜜甜」時代裡的孩子來說,看《三毛流浪記》是種陌生的體驗,劇場裡孩子們在為三毛和劇中人物的搞笑行為而歡笑,雖然有些地方並不好笑,但這並不影響孩子們的快樂心情。這樣是好的,苦難的三毛也許只適合刻進大人們的記憶裡,現在的孩子需要一個快樂的三毛陪伴他們,誰說快樂沒有教育意義呢?如果孩子們能在快樂之餘,想想三毛所承受的飢餓以及對媽媽的思念,從而內心有所感觸,就已經足夠了。

相關新聞
劉若英 千面紅娘 在西廂 (2011-07-22) (圖)
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 (2011-07-22) (圖)
音樂比賽是「惡魔」——透析香港國際中樂指揮大賽 (2011-07-22) (圖)
@北京:享樂的時代忘記苦難的三毛 (2011-07-22)
古巴華人的流動紀錄 (2011-07-18) (圖)
《中國.流動——古巴唐人記》劉博智個人攝影展 (2011-07-18) (圖)
創作對談:「捉跡六億年」之Sindy與「史前海洋生物」 (2011-07-18) (圖)
「捉跡六億年」大型壁畫創作展 (2011-07-18) (圖)
第一道拱門—海洋生物 (2011-07-18) (圖)
編輯推介:「品味.中環」攝影展 (2011-07-18) (圖)
名家推介•周光蓁博士:「香港國際中樂指揮大賽」決賽音樂會 (2011-07-18) (圖)
戲曲:上海評彈團「吳音風韻」 (2011-07-18)
展覽:「夏日玻璃畫藏物語」 (2011-07-18)
戲劇:《相約啡音棧》 (2011-07-18)
工作坊:兒童粵劇培訓課程 (2011-07-18)
詹瑞文 現在的我不想消失 (2011-07-15) (圖)
後記 (2011-07-15) (圖)
《女人之虎》 (2011-07-15)
北京文化生活區新情報 (2011-07-15) (圖)
吸血伯爵的魅力與驚情 (2011-07-1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