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德
今年書展除了去聽小思老師主持的「賣書與藏書的樂趣」座談,我也幫Kubrick書店主持了一場「Kubrick講台」和「讀書建議」活動,雖然涉及個人,因屬已結束的活動,在本欄提起也不涉及宣傳,故不妨在這裡一談。
「Kubrick講台」包括多場小型講座,設有不同專題,其中「弱勢.文學」專題有鄧阿藍、蔡振興主講的「本地工人文學的前景與出路」,鄺頌安、盧勁馳主講的「視障與視窗」,曹誠淵主講的「當事與旁觀—曹誠淵看中國現代舞三十年」;其他專題尚有「本地書業」、「攝影文化」、「社會關注」、「生態書寫」、「文藝雜誌」等,亦包含多個講座。我有份參與的是「文藝雜誌」專題,由我和郭詩詠主講「文學雜誌今昔」,就是談談昔日和目前香港文藝雜誌的各種現象,郭詩詠主要講現在的部分,也談到一些有關電子書和實體書刊之間的問題,我則主要談論和引介昔日的文藝雜誌。
我從家中找出了五十至八十年代出版的多種文藝雜誌在講台上展示,包括《文壇》、《海光文藝》、《文藝世紀》、《詩風》、《海洋文藝》、《新穗》、《秋螢》等等,我逐一介紹它們的歷史和特色,例如《文壇》本在中國內地出版,一九四九年後主辦者連同刊物移遷香港,這雜誌可作為內地文藝刊物移遷香港的其中一個例子,主辦者在時代變幻之際,仍不忘文化建設,在香港復辦《文壇》大有延續內地的現代文學傳統之意,及後由於本地青年的參與,使該刊物也多了一份本土氣息。
五六十年代的《文壇》、《海光文藝》、《海洋文藝》以及《當代文藝》等刊物,銷售點除香港,也行銷至東南亞,這也是它們維持多年的原因之一,由此它們也刊登不少南洋華僑作家的作品。其間種種現象,希望他日有機會再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