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電鍍業是珠三角嚴重的金屬污染源。圖為東莞一家電鍍廠排出的黃綠及乳白污染物。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古寧 廣州報道)廣東的電鍍產業約佔全國三分之一,全省約有6,000家電鍍廠,從事員超過100萬人,每年產值達到500億至600億元,間接產值5,000億至6,000億元。但電鍍業卻是珠三角重金屬污染中最嚴重的污染源之一。廣東為緩解這一難題而規劃的15個省級環保電鍍基地,卻因國家無強硬政策,令企業觀望,入園者不多,導致大片土地空置。
電鍍業年產值 高達600億元
過去30年,廣東逐步成為全球電子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其中製造業不可缺少的電鍍業也得到長足發展。廣東電鍍行業協會最新的《廣東省電鍍行業調研報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廣東省電鍍廠約6,000家,從事電鍍行業的員工超過100萬人。目前,廣東的電鍍產業約佔全國三分之一,每年電鍍廠、點的產值達到500億至600億元,間接產值5,000億至6,000億元。然而,發達的電鍍業卻讓廣東尤其是珠三角深受重金屬污染之害。
今年4月,博羅縣環保部門檢查石灣鎮境內的工廠時,發現部分電鍍企業違規生產,設暗管排放生產廢水,對東江水源支流的生態造成嚴重破壞。區域內東江支流已經被污水染成了黑色,氣味刺鼻。博羅當地相關人士也坦承,由於博羅處於比較敏感的東江流域,環保要求很嚴格,儘管許多小企業都因環保不達標而被清理關停,但個別小企業依然會利用各種手段鑽空子。
業界人士表示,「博羅困境」只是珠三角電鍍行業現狀的縮影。統計顯示,目前廣東年產值超過1億元的大型專業電鍍廠、點不超過30家。珠三角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電鍍企業只有200多家。企業規模較小、場點分散,這給排污監管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雖然有7近8成的電鍍企業建立了污染控制設施,但有部分處理設施已經過期或不能正常運轉,且部分鄉鎮電鍍企業幾乎沒有採取任何污染控制措施。
清遠基地僅8家企業入園
廣東省環保廳有關人士指,從2002年開始,廣東開始規劃電鍍廠進園區,用集中生產、管理、治理將解決長期以來困擾環保部門的電鍍廢水超標排放、非法排放以及分散生產而使污染得不到根治的難題。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廣東至今15個省級環保電鍍基地招商遇冷,導致大片土地空置。新會電鍍基地2009年一期建成,但入園企業不多。清遠電鍍基地2008年開始招商,但目前入園企業也僅有8家。
據了解,電鍍企業不願進園除了租金貴的因素外,部分地區電鍍行業是當地支柱產業,一旦搬遷,經濟短期內可能受損,因此當地政府積極性不強。此外,環保部門對進入園區的電鍍廠的工藝水平要求高,同時需要統一管理,運營費也要提高。也有專家指,電鍍污染主要集中在製造業發達的沿海地區,涉及的面並不是整個內地,因此對治理電鍍污染並沒有強硬規定,導致部分企業在觀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