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一部航向台灣的悲慘故事。
黃仲鳴
一九四八至四九年間,國共大戰,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往來上海與基隆的太平輪,成為運輸國民黨撤退軍民到台灣的重要交通工具。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晚,盛載逾千人和數百噸的物資,在舟山群島外海與一艘由基隆開出、滿載木材與煤炭的建元輪相撞,兩船俱沉,近千人淹死在冰冷的海水裡。據官方公布,生還者有三十六人,太平輪三十四人,建元輪二人,另有三人被軍艦救起,一人自行脫險,即是這一場海難,共有四十人生還。
太平輪是客貨輪,罹難者幾全是它的旅客。盛傳船上還載有不少黃金,故有「黃金船」的說法;而旅客的掙扎求生,在茫茫黑夜大海中的呼救、慘號、哭叫,與鐵達尼號的沉沒同樣驚心動魄、撼人心弦。太平輪就是東方鐵達尼號。
五、六十年來,這大慘劇幾沉沒於歲月的無情中,生還者和死難者的家屬,多不願提起。這一段歷史,二○○四年,鳳凰衛視拍攝紀錄片《尋找太平輪》,台灣新住民第二代中,有位張典婉者,她母親於一九四八年乘坐太平輪,安全抵達台灣。其後太平輪沉沒了。這艘被大悲劇時代壓負得太重的、原本是載貨的可憐中型船隻,被迫承載了無數逃難者的徬徨、希冀、渴望,最後淹沉在無情的大海中。由是,張典婉對太平號一直縈繞心頭。在紀錄片籌備開拍,她即參與了採訪工作,並寫成《太平輪一九四九》一書,二○○九年十月由台北商周出版,二○一一年六月簡體字增訂版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
這是近年最令我感動的書。遙想那同胞相殘的時代,「國共雙方屍體疊了一層又一層,血染紅的河水潺潺流過」(三聯版書內語),我便掩書黯然;當看到大流亡、大遷徙的驚恐「蟻民」,我便愴然;當看到漂浮在黑海中的遇難者:
「船沉沒,船艙的木板、衣櫃、箱子四處漂落。會游泳的人抓著板子就在海上漂浮,不會游泳的、力氣小的,沒多久就也見不著人影了。冷冽的海浪滾動著冰冷潮水,一波又一波,小孩、大人的哭泣、尖叫,淒厲地劃過深夜。入冬的海水,越來越冷,許多人熬不住冰冷,逐漸失去體溫而鬆手、沉沒。」
我便雙目泫然。
在那動輒死傷百萬的年代,千人的死難,算得了甚麼?國共雙方,有誰會記下這大時代的一點波瀾?這書不僅記下了倖存者的證詞,還採訪了死難者的家屬和後代,其中有我們港人熟悉的、最年長的馬拉松長跑選手葉倫明;還有當時年紀尚幼、因吐奶而令母親退了船票、改搭飛機抵台的鄭培凱。吐奶而救了他自己和全家的鄭培凱,現為城大教授、詩人、散文家。
太平輪撞碎了無數家庭的幸福、有才者的壯志,也改變了不少人的生命軌跡。這些真實事件,比之電影《鐵達尼號》中的虛構愛情故事,確更撼人肺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