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智論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旅遊地產方興未艾?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20]     我要評論

山西省政協委員、特許測計師、中國房地產估價師張宏業

 根據百度百科解釋,旅遊地產是所有依托周邊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建的,有別於傳統住宅項目的融旅遊、休閒、度假、居住為一體的置業項目。較一般的住宅,旅遊房地產的特點和優勢在於它是旅遊業和房地產業的無縫嫁接,具有更好的自然景觀、建築景觀,同時擁有完善的配套功能和極高的投資價值。今天中國旅遊地產已遍地開花,大型的如整市或全區的集體規劃開發或小如全項地產開發項目的一小地塊建成遊客或商務酒店。面對現全國一二線城市實施「限購令」的大氣候下,住宅成交量價正在走低,旅遊地產是否是地產業界的一門新出路呢?

 始於歐洲法國地中海沿岸,旅遊地產產品迅速於20世紀50-60年代冒起,令地中海成為歐洲及至世界的休閒度假中心,而法國的阿爾卑斯山別墅度假村於60年代首先以分時銷售的方式招攬客戶。亞洲的旅遊地產的始祖是日本,隨著蓋奧運會主辦成功和經濟起飛,日本率先引入迪士尼樂園和環球片場園區,並將東京/大阪打造成為自八十年代起旅遊城市。今天的世界未來經濟要看中國發展!一般來說,如果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旅遊方式趨向休閒度假轉變,到人均GDP5,000美元時,度假經濟將趨於成熟。環顧全國,先進的沿海省份和一二線城市已達到這個高水平,中國房地產業已昂然跨進「旅遊地產」時代,並朝向高檔次的健康綠色旅遊靠攏。

須配合政府統一規劃

 全民都大力鼓吹旅遊地產,究竟打造成功的項目有何因素呢?旅遊地產的價值與旅客流量正相關,與客源地的交通正相關,與周邊風景價值正相關和與旅遊客回訪率正相關。典型的例子是遍佈全國的溫泉渡假式酒店,他們大都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發。回想新酒店開張頭五年生意火紅,旅客多慕名而來,曾出現短暫的酒店房間應付不來的可喜現象,但隨著酒店設備老化,周邊景觀沒有創新,交通配套追不上,這些單一的溫泉酒店大多最後走上結業的死路,正道出不可延續性的問題。

 旅遊地產的長久持續性必須透過當地政府統一規劃,實施和管理。舉些例子,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管委於八月初遷入浦東市區並開始受理相關行政審批業務。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尚在進行具體規劃,但已定位為旅遊度假、會務、商業、醫療、教育培訓等綜合發展區。

 除了園區的落力開發外,度假區更加結合附近兩個古鎮 (新場和橫沔)和臨港地區,全方位打造成為古今旅遊、康體醫療、教育培訓的常時人氣地區。在傳統旅遊淡季的時間,應用臨港的康體醫療企業和恆常的商務會議的需求來補足。

 從區域開發走到個別項目建造也可以看到旅遊地產概念的引入。以碧桂園深圳十里銀灘為例,該項目擁有五星級濱海酒店、風情酒吧街、泳池、國際幼兒園、美食街、度假生活配套齊全,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國際級的濱海度假生活。其實各大開發商如富力地產、世茂地產、中信集團、萬科集團、深圳華僑城都已在深圳東岸插旗、全新打造東國際濱海版塊、以配合房地產購房者的昇華需求和保持業內的競爭力!

在全世界尤以歐美各國的經濟情形還未明朗的環境下,各地的治安已出現不穩定的形勢。反而國內的旅遊業正快速增長,上半年旅遊人數約13億人次,同比增長10%;國內旅遊收入約9,000億元,同比增長20%;出境遊客人數約3,000萬人次,同比增長11.5%,出現了空前景氣現象。聰明的開發商應全力打造國際級旅遊景點,盡力將遊客留在境內消費。

小市民又如何參與呢?除了跑去買入這些建設良好的項目單位外,也可曲線買入相關的股票如酒店業的中國旅遊、錦江酒店、香格里拉酒店;景點開發公司如峨眉山、宋城股份、黃山旅遊、麗江旅遊或旅遊公司如中青旅、香港中旅、中鐵、中國國旅等等,但大家要清楚分析其發展前景是否美好才可下注。

最後,聰明的企業家有沒有考量過中國國賓館的商機,筆者有幸住過幾家,如北京飯店、河南黃河迎賓館、山西晉祠賓館、天津迎賓館、敦煌賓館等等,可以探討一下如何結合國賓館的金漆招牌共同打造房地產項目和進行商業合作。

相關新聞
百家觀點:歐美各國央行縱出手 效用恐不大 (2011-09-20) (圖)
索羅斯:挽救歐元危機須變通 (2011-09-20)
中國旅遊地產方興未艾? (2011-09-20)
中國保障房計劃加速推行 (2011-09-20) (圖)
引伸波幅與權證定價的關係 (2011-09-20)
百家觀點:推歐元區共同債 歐債危機未脫險 (2011-09-16) (圖)
內地汽車銷售淡季反彈 未宜太憧憬 (2011-09-16) (圖)
歐洲重蹈92年貨幣機制解體覆轍? (2011-09-16) (圖)
市況動盪 資金偏向高收益資產 (2011-09-16) (圖)
熱點透視:英銀行業改革加重資金成本 (2011-09-16)
買家入市前要先評估本身實力 (2011-09-16)
百家觀點:債息升近百厘 希臘違約風險急增 (2011-09-13) (圖)
中國CPI放緩 政策空間擴大 (2011-09-13)
回顧及展望政府賣地 (2011-09-13)
基金點評:大消費板塊投資價值凸顯 (2011-09-13)
QE3對國際貨幣體系的影響 (2011-09-13)
歷史波幅顯示走勢特性 (2011-09-13)
百家觀點:人民幣國際化有利兩地資本流動 (2011-09-09) (圖)
經濟放緩成定局 人行緊縮政策不變 (2011-09-09) (圖)
QE3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2011-09-0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智論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