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香港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焦點透視:須保房策可持續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13]     我要評論

 行政長官曾蔭權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房屋政策是著墨最多、社會關注程度最高、中產及夾心階層寄望最深的環節,終於換來興建新版居屋的佳音。有學者分析認為,港府回應市民訴求復建居屋是「一個好開始」,也標誌港府漫長的籌劃工作已展開,尤其是政府「換屆」在即,如何保持居屋政策的可持續性最為重要,房屋政策「最忌」朝令夕改,令人無所適從,市民無法作出合理期望,計劃長遠的置業夢,地產商也無法預算建屋策略。

 曾蔭權表示,推出新版居屋是政府經過幾十輪的諮詢,發現解決住屋問題是市民的共同願望,港府有需要回應市民訴求。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余偉錦認為,復建居屋是一個好的開始,起碼當局已「鎖定」協助月入3萬元以下人士置業,但擔心當局在政策的實踐及可持續性上未必能配合。他認為,政府應該有一套長遠計劃,每年評估未來5年的住屋需求,再確定興建居屋的數量,而不是硬性釐定一個缺乏彈性的數額。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助理教授姚松炎指出,土地及房屋政策都需要時間制定,當局在這方面已經嚴重滯後,若新居屋政策缺乏可持續性,而是受市況影響減建甚至停售,會令房屋政策出現斷斷續續的情況。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系副教授劉國裕認為,每年興建5,000個居屋單位數目太少,令市場數十萬家庭對置業不敢抱厚望,建議政府將部分快將落成的公屋單位轉為居屋出售,長遠應重新審視人口增長與房屋需求,及加快覓地建屋。

 至於新居屋是否能夠解決港人目前的住屋問題,余偉錦認為言之尚早,因為需要政府周詳的配套才能解決這個「老問題」,公眾不能奢望單靠建居屋一招解決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寶瑤

相關新聞
香港復建居屋 四年供應萬七單位 (2011-10-13) (圖)
興建青年宿舍 30歲以下租住 (2011-10-13)
2011-12年度施政報告重點 (2011-10-13)
特首金句 (2011-10-13)
新思維保土地儲備 年供四萬伙住宅地 (2011-10-13) (圖)
復建居屋對私樓影響微 (2011-10-13)
上車門檻降 夾心準新人開顏 (2011-10-13) (圖)
焦點透視:須保房策可持續性 (2011-10-13)
新版居屋與傳統居屋比較 (2011-10-13) (圖)
政黨普遍歡迎新房策 (2011-10-13) (圖)
特首金句 (2011-10-13)
撤每年回港60天限制 居粵長者可領生果金 (2011-10-13) (圖)
長者殘疾人士天天2元搭公交 (2011-10-13) (圖)
特首金句 (2011-10-13)
泳池月票明年初推行 (2011-10-13)
有人聞訊鼓掌 有人埋怨太遲 (2011-10-13) (圖)
醫療券倍增至500元 (2011-10-13) (圖)
擬資助長者 購護理服務 (2011-10-13)
港人在粵患病 擬派車接返 (2011-10-13)
港研公僕侍產假 鼓勵做爸爸 (2011-10-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香港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