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政府計劃協助市民置業、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選定青衣青綠街為首個發展項目。資料圖片
世紀21(香港)首席顧問兼註冊專業測量師 陳東岳
萬眾期待的特首施政報告出台,一如所料,很多著墨於房屋政策的章節,包括復建居屋及優化「置安心」。筆者初步觀察所得,特首是在權衡既要為上車人士提供協助,又要避免對私樓構成過大衝擊的雙重考慮下推出政策。
幫市民上車的理據,是當樓價大幅飆升至脫離負擔能力,政府以行政手段解決的課題。另一個考慮是要顧及小業主的權益。香港人中每兩個人,便有一個住私樓,復建居屋無可避免與私人住宅市場重疊,受影響的私人業主亦是香港市民,絕大部分都經過一番努力,辛辛苦苦儲足首期才可以買樓,按揭20年或30年,慢慢捱每月供款。
從已披露的細節看,新居屋的定價,以「可以負擔」的樓價出售,即未必與市價水平掛u,怎樣演繹要待有關當局解釋。新居屋及置安心計劃均設定買價為「封頂價」,免除對日後樓價大升時補地價較高的顧慮,但卻引來對舊居屋業主不公平的非議。
從數字上看,置安心與新居屋的申請入息限額部分重疊,置安心可租可買,即是與新居屋同樣是公營的出售單位,有傳新居屋不售予公屋戶(筆者有保留!),看來有需要在彼此定位方面作全盤檢討,包括兩種資助房屋的銷售對象、入息上下限的區間、設定單位面積、各類房間戶數比例、申請資格和配額等,以避免出現兩種資助房屋不協調的後遺症。
但無論如何,上述新推出的兩種資助房屋對私樓市場影響不會太大,2014/2015年推2,500個單位,這是最快三年後的事,而且2,500個單位比原先消息指每年5,000個單位少了一半,相信可以減少對私樓市場的衝擊,私樓業主亦無須太擔心。
其實樓價失控也與缺乏土地供應有關,經歷97一役,港府一段長時間沒有開發供香港長期發展的土地,到外資突然湧入,供求失衡推高本地樓價,始後知後覺,發覺可用土地不夠,今年施政報告說「建立政府土地儲備」,特區政府成立十多年,現在才說「建立」,即是以前「沒有」!怎會沒有土地儲備?欠的只是沒有為開發長遠可供發展的土地做功夫。
急就章研究維港外填海、重劃工業地作住宅用途、地下溶洞、礦場等卻都不是快速可增加可發展土地的良方。較失望的是,特區政府仍不著手重新規劃發展新界,尤其邊境禁區後撤,騰出2,000多公頃土地,為何仍不啟動發展,就算今天動手,建設道路及基礎設施需時,最快也要10年後才可以完成,有新開發土地可供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