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妮卡
電影《秋菊打官司》裡,鞏俐飾演的村婦秋菊,懷著身孕到處奔波,將頑固的村長告上法院。在漫天風雪的晚上,秋菊難產,村長推著木板車冒寒將她送醫院。秋菊感激村長,官司不再提了。
醫院產子,醫療設備先進,安全可靠,連居住中國西北部落後山區的秋菊和村長,都知道這個道理。偏偏在全球經濟最發達的美國,愈來愈多婦女拒絕赴醫院生產。
據美國疾病防預中心最新調查指出,從二○○四年至二○○八年之間,在家產子的婦女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其中以黑人和西班牙裔婦女佔大部分。
據說,她們都受了美國電視健康頻道紀錄片《嬰兒之家》(House of Babies)的影響。這個長壽節目,由二○○五年至二○○九年間深受歡迎,內容經常介紹在家產子的種種優點。
在家產子,環境舒適氣氛輕鬆;可以隨意走動,聆聽柔和音樂減壓;可以跪在浴缸選擇水中生產,也可以坐在廁板上呼氣。據專家說,最佳的生產姿勢是坐廁板,容易呼氣。怪不得上一輩人形容那些多仔婆,生仔猶如「放一個屁」。
美國的調查報告建議,在家產子的孕婦,應該聘請合資格的接生婆(註冊護士)從旁協助。目前全美約有一千七百名接生婆執業,她們出診時,要配備氧氣罩等醫療設備。
選擇在家產子的孕婦,除了受到上述電視節目的影響外,更是為了避免剖腹生產。美國醫院流行剖腹產子,部分地方的剖腹比率高達百分之六十。
在家產子的另一個原因是經濟問題。想不到美國經濟衰退,連生仔都要精打細算。據統計,如果孕婦沒有買醫療保險,醫院生產收費約一萬美元;聘請接生婆在家產子,則花費三千美元。
生不逢時,注定要冒險。
當然有例外。美國上世紀七十年代亦出現過在家產子的高峰期;那是嬉皮士和反文化傳統的年代,同樣注定了要冒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