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增添香港降雨量的變數,港府唯有「包買」充足的東江水。以去年為例,港府以31.5億元購買8.2億立方米東江水,即每立方米價值3.84元。但去年港人只使用了6.81億立方米東江水,1.39億立方米、總值5.34億元東江水並未輸港。港府「預多好過預少」與香港人口增長、港人用水習慣慷慨,以及水管老化滲漏問題嚴重不無關係。為免庫房「蝕水」,有學者認為港府應調升商業用戶水費,以提升港人節約用水的誘因,並應加快更換水管,「慳水」亦省費。
經濟學者林本利表示,由於人民幣升值,東江水加價是無可避免。供水模式已沿用多年,難以改為按實際用水量購買東江水。他認為,市民水費已凍結16年,可考慮加價,特別是商業用戶,因為商業用戶現時所付的水費,不足以支付購買東江水。他又認為,如以實際用水量付款,會令內地規劃變得困難,例如內地未能預早得知香港用水量,將難以決定內地供水管及濾水廠的規模。
降低滲漏率 任重道遠
香港購買東江水費用不菲,浪費量更驚人。2010年審計報告「踢爆」,2009/10年度全港屋h內部供水系統「漏走」1,763萬立方米用水,反映水管老化漏水嚴重和管理有待改善。根據水務署數字,2001年全港水管滲漏率高達25%,經過多年更換和修復水管,今年滲漏率才減至20%。發展局表示,當局將於2015年完成修復3,000公里水管的工程,冀將滲漏率減至15%。同時,水務署計劃安裝「流量調控式減壓閥」,控制水壓以減低漏水和爆水管的機會。另一方面,水務署因應申訴專員的建議,將於明年內完成更換壞錶、加強員工培訓、監察抄錶程序和發單系統。■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雁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