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曉晴)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復建居屋,並建議轉售新居屋時的補地價與市價脫u,以免受市況波動影響,卻引起公眾憂慮如斯「筍」優惠或會衍生「炒風」。為免公帑過度補貼新居屋業主,房委會下周將召開會議討論新居屋細節,包括研究徵收新居屋業主的利息。行政會議成員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張炳良昨日表示,贊成政府向業主收取利息,但利息計算方法是隨市場變動抑或定息則有待進一步商討。此外,他認為由於新居屋受轉售限制,相信不會造成「炒風」。
受轉售限制難掀炒風
施政報告宣布復建居屋,張炳良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認為「這決定是一大突破」,反映政府承認香港存在房屋問題。他指出,施政報告公布以來的2周,樓市一直保持平穩,估計是因為市場早有預期,及新居屋細節仍有待房委會商討,市場未有過度反應。但他相信,新居屋不會造成「炒風」,因為新居屋仍受轉售限制,包括購入單位5年內只能售予綠表人士或房委會,5年後需先向房委會繳付補價才可自由買賣,加上樓市一直在變動,5年後的樓市亦未必上揚,屆時或不會有大量居屋轉售的情況出現。
市民獲政府補貼差額才能購入較市價低的新居屋,日後轉售時,需按該筆差額計算補地價。張炳良認為,新居屋補地價雖然不會隨市況轉變,但政府應收取利息,情況與銀行按揭收息相似。但由於大部分業主是未能負擔私人樓價的中低收入家庭,因此是否應向他們收取市場利息或將利息固定,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張炳良指出,現時本港土地中,只有7%用作房屋用途,已包括公營及私營房屋。他認為香港土地用途規劃得相當分明,如要改變用途,需經過城規程序和顧及社會意見。「政府不是沒有房屋土地供應,而是改變土地用途需顧及不同政策,需視乎社會需要及接受程度,才對土地用途作調整。」
另外,目前非長者單身人士的公屋申請個案佔輪候冊40%至50%,同時香港有大批居港未滿7年的新來港人士輪候公屋,張炳良認為這兩批人士當中有人確實有房屋需要,政府可考慮在房屋政策上協助他們,但大前提是先解決本港家庭的房屋問題。
稱需訂長遠房屋政策
他認為,香港需要有長遠房屋政策,在制訂政策前應先有清晰目標,例如公屋就是要照顧基層市民。至於應否再出售公屋,張炳良認為,上次出售公屋的經驗顯示,已售出及租出的公屋屬於不同業權,在管理上存有問題,必須先解決,但長遠而言,他認為市民購買所住公屋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