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聞一多紀念館。網上圖片
陶 然
車子從武漢駛向黃岡市浠水縣城,忽然拐進岔路,兩邊店舖明顯減少,有點寥落的感覺,駛過鄉鎮土路,進入專門修建的路,通向紀念館,抬頭一望,只見「紅燭路」的路名昂然立在那裡,正納悶,車子停下,原來「聞一多紀念館」到了。
聞一多以新詩〈紅燭〉知名,我還記得他在那首序詩裡引的「莫問收穫,但問耕耘」,表明詩人追求實幹、探索、努力,不計較後果的生活方向。下車走向紀念館,但見聞一多全身雕像高高聳立在門前,這紀念館佔地15畝,建設面積195平方米,進入館裡,只見展覽內容分為銅像、序廳、《聞一多生平事跡簡史》展、碑廊及其它景點。主體工程是一座庭院式仿古建築群,一棟平房和一棟二層樓被迴廊連成一體,屋面是青銅瓦蓋的凹面大屋頂,廊頂是兩旁鑲紅釉瓷面磚的水泥平台,一段迴廊凌駕於一泓清澈見底的水池上,原來這座池正是聞一多故居前的「望天湖」的縮影,我們漫步其間,七個蓮步、三眼噴泉點綴其間。迴廊也是碑廊,長約150米,牆上鑲嵌了36塊碑。其碑文書藝,真草隸篆,縱橫佈局,風格各異。仔細一看,主體工程的內院與前場是被鵝卵石鋪砌的曲折小道切割成不同的綠茵草地,各種花花草草,爭相開放。前場正中,聞一多銅像巍然屹立在開闊的草坪上。像的前面有一口井一座池,井是公元790年開掘的「清泉井」,富有傳奇色彩;池為相傳書聖王羲之曾來習字的汰筆池──「羲之墨沼」,環境十分清幽,池水靜靜,有死水微瀾的感覺。池邊修了一座15米長的「七曲橋」,曲直有致。整個紀念館倚風景秀麗的鳳棲山,面臨由東向西的浠水河,以粉牆黛瓦、高低錯落的建築群,依偎在青山綠水間。
整個紀念館坐落在清泉寺遺址上,它原本建於唐朝(公元790年),元末(1351年)農民起義領袖徐壽輝毀寺建都,國號「天完」。明朝重建,毀於文革。1986年開始籌建「聞一多紀念館」,1993年開館。但放眼所見,遊人極少,我們可以隨意走走停停,也許是並非假日的緣故?我忽發奇想,假如所有的中國旅遊勝地都可以如此輕鬆遊覽,該有多好!現在大都人滿為患,樂趣大減。但如果收入大減,旅遊部門該會頭痛吧?針無兩頭利,大約是真理。
對於位於大別山南麓的浠水縣而言,聞一多故鄉是懸掛在頭上的光環,住在這裡的人們,可以給你清楚指出聞一多紀念館和聞一多大道的位置,因為聞一多是他們的驕傲。
回身上車,我們還是繼續行程,縣城本來就不熱鬧,但離開卻有留戀情緒,那路愈走愈偏僻,兩旁林木森森,一派青翠,正沉醉在大自然風景中,車子忽地一拐,拐入山上土路,僅容得一輛車行駛,那路顛簸不平,不一會,便到一處平地停下,原來是偏僻一座農莊,只有幾戶人家。荒涼的感覺油然而生,抬頭一望,「綠楊橋生態農業園」赫然在目。這正是我們今晚借宿的地方。房間不多,但優雅,充滿家庭氛圍。住在這裡,風涼水冷,空氣新鮮,微涼的天氣,吸一口氣,無比精神爽利。這就是田園生活了吧?
我們聚在飯桌上吃農家自己種的菜,特別鮮嫩好吃,還有西紅柿雞蛋湯和煎魚。主人說,魚是剛從池塘裡撈出來的,我憶起我房間外正是一口池塘,青山綠水間,一道泉水從山上潺潺流下,注入湖中。有人坐在湖畔垂釣,只望到背影。莫非剛才就是他們在捕魚?但沒問,如此環境如此情景,獨釣寒江雪,我還是不言不語的好。我只覺得在山中秋風緩緩吹來,愈來愈清冷,還是躲進屋子裡吧。主人說,三兩知己躲在這裡寫作最好,生活簡單沒人干擾,效率一定很高。是的,秋涼最好。可是,人是耐不住寂寞的,躲他幾天也許沒問題,但長期恐怕不行,就像給派在這裡的小青年那樣,無事竟無聊到與狗兒賽跑,消耗無窮的精力。但我思緒竟縹縹緲緲飛越關山,落在那年八月泰國叻丕的山地莊園去了,我們住在半山腰的獨立房間,似乎有人在附近徘徊,仔細一望,人去樓空,只有夜風輕輕吹。但那情那景卻永遠留住下來了,連同那輕輕腳步聲的意象。那時是一個美麗的夢境,於今人在山間小屋,山風時斷時續,嗚嗚嗚拂來,一個人在暗夜裡,真還有點淒清孤獨感覺。我在清涼中眼皮漸漸沉重,不知不覺入眠了,帶著山中傳奇的美夢。
醒來繼續上山頂,那是養烏雞的地方,有幾隻兇猛的藏獒守護,因為怕黃鼠狼來偷食,工作人員說,已經發生好幾起那樣的事情了!那些藏獒在我們周圍警戒,那警惕的眼神讓我們暗暗心驚;好在有主人喝住,倒無傷大雅。
那烏雞群放養在整個山上,漫山遍野,黑壓壓的一片,十分壯觀。忽然有一隻烏雞覓見甚麼,只見所有的烏雞全都連奔帶飛地撲向牠去;但最後也都失望,又紛紛向四周散開。
我們在平台上望去,到處是烏雞,藏獒在其間穿梭。我好奇:不會去咬死烏雞?他們笑道,藏獒分得清誰是敵人誰是朋友!那裡還有養蒼蠅的屋子,散發著陣陣異味。原來那是用來餵養烏雞的!
他把雞食倒在幾個食盆裡,然後吹起哨子,本來散落山上各處的烏雞,乍一聽到,便從四面八方朝這裡飛衝過來,比原先更加蜂擁。原來是餵食時間到了,牠們都知道。是啊,遲到好過沒到,但遲到可能就會沒得吃,難怪牠們一聽哨聲就會沒命地跑來了!但山上那麼廣大,總有後來者,後來就沒得食,只好擠在後面「食塵」,看牠們急得團團轉,我心猶憐。
但晚飯既然就在餐桌上吃到烏雞湯。我低頭吃飯,烏雞鮮嫩好吃,但不再回想牠到底是不是我日間見過的雞群中的其中一隻了!
酒足飯飽,獨臥在那寬敞的睡房裡,睡夢中又朦朦朧朧地瞥見紅燭高照,鼓樂喧天,一對新婚夫婦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對拜,那明明是日本蜜月,卻又飛越關山,就在眼前呈現。我又回到縣城,回到聞一多紀念館,但並沒有人結婚,只有聞一多的《紅燭》在燃燒,「紅燭啊!/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我隱約望見戴著眼鏡、身穿長衫、脖子上圍著頸巾的聞一多走過來了。
午夜乍醒,環顧四周一片夜色正深,原來竟是山中一場秋夢。
2011年9月18日─19日,草於湖北浠水縣;11月17日定稿於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