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珠聯「藝」合 構建未來珠寶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2-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上圖)WCJ CEO杜源寧與藝術家蘇惠怡。(下圖)鄧凝姿

 珠寶與設計似乎天生便注定要珠聯璧合——珠寶的材質與設計創意的結合,方能令珠寶本身在使用價值之上更昇華出藝術品味。珠寶業廠商在時代趨勢之下探索著可行的新方向,他們希望可以與更多設計人才合作,將商業需求與藝術審美相結連。而對於設計師而言,這種合作無疑也會激發他們的創作動力。作為本土首間發展結構性生產的珠寶商,WCJ便正在嘗試進行與藝術家的跨界別合作計劃,希望從藝術界得到珠寶設計靈感,找到「未來珠寶世界」的多重可能性。這一計劃自去年開始,儘管年青,卻不斷與時俱進更新著創作主題。繼去年以「探索」為主題,意圖凸顯珠寶作為應用藝術所結合的裝飾與藝術之兩種價值後,今年該計劃的主題「突破」,更特邀藝術工作者兼嶺南大學駐校藝術家鄧凝姿博士,展開首次純藝術與珠寶的跨文化合作。珠寶設計,不只是一種crossover的新思維,如發揮得當,更可以喚起人們對本地藝術文化創作的關注。 ■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攝(部分):劉國權

 業界與設計界在面對同樣產品時的思維或許不同,但細心探究一定可以找到其中的共通點。而珠寶又比一般產品更注重外觀的美感要求,之所以會令人愛不釋手,全賴設計的巧妙心思。從事珠寶業高級管理多年的杜源寧(WCJ CEO),便懂得在商言商之外,傳統手工藝也必須滿足現代人的消費需求。「2008年金融海嘯使人們的消費要求有了很大調整,而設計究竟要走哪條路線,帶出哪種意念,對設計師而言也是大的考驗。」同樣是一件鑽石,過去對於品牌理念和亮麗舒適的要求一定不會像現在這樣高,但所謂「品牌」正是凝聚了質感、結構等多方面含義。珠寶設計實際上又是一種標準化的產出過程,因而如想在視覺層次上做出藝術感,便需要借鑒其他界別中的美學經驗。

商業與藝術可以相輔相成

 如今這個時代,做品牌和做藝術不但不矛盾,反而可以相輔相成。靈感表達對商業而言同樣重要,因而WCJ的「未來珠寶世界」計劃,其實是具有接續性的。上一年,嶺南大學視覺研究學系的學生,便為該計劃設計了多件珠寶概念。而包括梁賜基、林耀邦在內的本土藝術家們也獻出了諸如被記憶中足跡所激發的「印象」、因離合聚散生命狀態而生的「眩緣」等動人靈感。杜源寧強調,如今珠包設計中文化元素也是不可或缺,因而今年他們與嶺大駐校藝術家鄧凝姿博士合作,開展一個長達半年的「留駐」項目,試圖打通純藝術與珠寶之間的概念通道,而鄧氏則需要與設計師們合作,在經過去工廠不斷勘察、深入了解珠寶材質及特性後,做出一件能夠表達「突破」主題的作品。

 從觀測材料、試驗樣板、到細密考量該如何將藝術美感融入飾品中,都是一場需要在不斷溝通磨合過程中達成商業與藝術價值平衡的嘗試。珠寶商希望藝術家的介入能夠令產品增值、針對品牌的高端用戶群,塑造出與眾不同的用戶體驗。「珠寶歷史豐富,因而在當代想尋找突破,經驗便不能落後於前。」而業界願投放資源與藝術界crossover,無形中也為全職藝術創作者提供了展示與溝通的平台。正如杜源寧所說:「其實一人行一步,就會有互動,大家就會碰撞出火花。」純藝術也並不見得注定要被束之高閣、不為生活所用,藝術概念一樣可以在市場層面獲得發揮空間。重要的是業界與藝術界相互認識、欣賞對方,其他諸如物料與框架層面上的實踐則可以不斷磨合、達致平衡。

配合社會特性的「純藝術」珠寶

 當鄧凝姿、蘇惠怡等純藝術出身的藝術家投身於珠寶創作這有別於以往習慣的跨界合作中時,又會有著怎樣的思考與觀察?現為香港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授課導師的蘇惠怡,此前為該計劃所創作的「顯微」,靈感來源於在顯微鏡下欣賞蝶影標本——從表像回歸物理本體,蝶影下不再是單色鱗片細胞而是數碼像素結構。虛實對換、遠近時空交錯中,同一件事物便在不同的框架下呈現出不同的美麗。這種憑肉眼不能直觀捕捉的美感與精巧設計概念,恰恰代表了新時代珠寶對光學、切割等美感的格外重視。

 而一直以來以布料和簡單的車縫技術去探討文化和身份問題的鄧凝姿,此前並未設計過任何珠寶,她曾為WCJ創作「純粹港布」概念,藉之回顧上世紀六十及七十年代家庭工業的重要性。在那件概念中,她透過與本土珠寶業的合作,了解到珠寶業銷售人員要頻繁去往海外推廣工作的情況,並特別關注到他們需要與全球人士互相接觸,因而她借出了他們慣常出差用的種種行李物件,將其堆砌成接近人的身體比例的柱體,以度身定造出當下本土的努力工作精神。

 不過,如何能將本土元素和她所關注的文化認同問題,融入一件需要贏得買家之心的珠寶飾品?鄧凝姿坦言自己完全不懂珠寶,首次嘗試自然是極大挑戰。「要清晰地將概念視覺化很難,不只是造型問題,還有珠寶獨特的物料、結構。」設計珠寶要求藝術家不只要懂藝術語言與珠寶材質,甚至要對技術和做工也頗為熟悉。「不過珠寶的內容本身又已非常豐富,像金、銀等等珍貴金屬,這些物料本身已可產生表達。」她認為自己不只大大突破了她自己以往的傳統布料製作經驗,更可以運用這些材料實現通常鋼、鐵等金屬無法企及的雕塑質感。

 進駐珠寶廠房,與技術人員不斷溝通,反覆配搭、展示,這些互動參與的過程,都是為了實現她希望令人在佩戴珠寶之後,不只將其單純視為飾物,而是能根據不同人的品味,靈活搭配、拆分一組珠寶的概念構想。概念其實非常超前,「甚至可以送人這套珠寶其中一部分,作為紀念。」但用戶是否會接受這樣的佩戴理念自然還有待市場檢驗,「會否捨得拆出一部分送人?會否人們可以接受缺失一part的珠寶?」但以藝術家的立場而言,找到新的藝術語言代入用戶體驗,也是希望同用戶實現交流——通過物件去探索人們接受概念的開放程度。

 其實,藝術家的思考方式與實際的產品操作很多時候仍有很大距離。鄧凝姿說,策劃一場展覽和做一件建築藝術品的思路截然不同;珠寶設計也是同理。藝術家需要和其他界別人士的合作,以擴闊思維,不同的合作與參考可以激發嶄新的創意。而她更希望在自己設計的珠寶中,能體現出當今香港的國際城市特質,「人都是走來走去,那麼屬於自己的風格在哪裡?」城市需要找到新的自身面貌,而為城中的個體度身定做配合社會特性的飾品,也需要考慮人與周圍人相處的情感模式、人置身國際化環境時的個人訴求等等。

 所謂配合社會特性,便是讓白金或鑽石因人而發光,而不只是限於珍貴的材質本身。設計上的創新一定需要藝術結連人的經驗而為之,而crossover的最大力量,就是找到不同領域中會產生共鳴的經驗,令其煥發瑰麗光彩。

相關新聞
珠聯「藝」合 構建未來珠寶世界 (圖)
「未來珠寶世界」 (圖)
「純粹港布」 (圖)
冠軍作品「綠野仙蹤」 (圖)
季軍作品「放飛的自由」 (圖)
時裝設計crossover寵物造型 (圖)
「德福廣場Toy Poodle聖誕夢遊國」 (圖)
留住青春 長生不老終可成真!? (圖)
長生之術有代價 (圖)
百家廊:幸子太太(中) (圖)
翠袖乾坤:是真友情,是真知己!
海闊天空:陽澄湖啖蟹
琴台客聚:囚犯翻身
生活語絲:四十不惑
隨想國:校 對
獨家風景:珍惜乳房,珍愛自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