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這是我看到戲曲節目監製陳婉紅遞來《2011年梨園十大要聞選舉候選要聞》時的感慨。過去一年,由於已無與粵劇相關的公職,所以對本地梨園的人和事也有點隔膜,但見到職業班新人日多,大戲舞台青苗茁長,希望已在明天。
說回「梨園十大要聞選舉」,自2007年起,已是香港電台第五台的年度計劃,說得漂亮一點,為梨園填上完美句號。翌年,我希望提升這個計劃的認受性,邀請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粵劇研究計劃合作,又不斷優化選舉機制,期望選舉能達到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今年的機制是先由評審小組選出「候選要聞」,公眾和專業評選從「候選要聞」裡選出十大要聞。計分的方法是評選方式:公眾投票佔百分之六十,專業評選佔百分之四十,所有選票均交由義務會計師黃龍德核實和計算。
個人來說,「候選要聞」名單中的「曲藝名家李銳祖逝世」、「粵劇班主劉金燿逝世」及「粵劇名伶梁漢威逝世」三條,都不是好消息。
李銳祖是古腔名宿,又擅製樂器,又不厭我等後輩愚笨,有問必答,循循善誘,每說到忠孝仁義,尤為懇切;更義務錄唱《孝順歌》,倡道敬老、愛老之心,頗受聽眾歡迎,後來更灌成唱片,流傳更廣。
劉金燿先生以外行人打造名班,毅力驚人。他把營商之道帶入本地粵劇界,或有譭譽,但亦為梨園注入新思維,同時捧紅了蓋鳴暉,使她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投身梨園成功上位的代表人物。
至於威哥梁漢威與我有多年合作,他熱心推動粵劇改革,近年每年都有新作,難以想像盛極之年,患上頑疾,最終撒手塵寰。
當然,在「候選要聞」中亦不乏使人振奮的事項,例如「盛世天戲劇團」投入巨資,以京、越、粵劇在京、杭、港三地演出《蝶海情僧》,無疑為內地沉疴的梨園注入興奮劑。龍劍笙與梅雪詩舉行《龍情詩意半世紀》演出,掀起「無飛可撲」的熱潮,足證本地粵劇市場深厚的經濟實力。
作為戲迷,花開花謝總有情,在2011年12月19日至2012年1月2日期間登入戲曲天地網chineseopera.rthk.hk《2011年梨園十大要聞選舉》投票,也是證明天地無情、人間有情的最佳表示。 ■ 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