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大國形象:「威脅」已過時 「責任」領風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2-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現代中國+全球化

 面對中國的迅速崛起,西方社會擔心他們的既得利益受到挑戰,一度興起「中國威脅論」的話語,對中國實行既遏制又接觸的政策。中國因此提出和平發展戰略,努力打造「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並獲得國際社會越來越大的認可。近年,「中國責任論」逐漸取代「中國威脅論」,成為西方對華的主流話語。西方鼓吹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希望從外部來塑造中國的角色。究竟「中國責任論」是如何提出的?當中具有甚麼涵義?其與「負責任大國」有何不同?下文將作探討。 ■葉淑蘭 華東師範大學講師

作者簡介 葉淑蘭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治與外交。出版英文學術專著《崛起中國的東亞地區政策:建構主義視角》和中文著作《北歐:這裡沒有窮人》。

概念鏈接:「威脅論」到「責任論」 演變歷30年

 中國在改革開放前一直游離在國際體系外。1978年後,中國在經濟領域逐步向西方國家開放,成為國際體系的其中一員。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喝彩。但是,隨著上世紀80年代末的「天安門事件」和蘇聯的解體,西方國家不滿中國的政治體制,對華實行孤立政策,隨後提出「中國威脅論」。

助抗金融風暴 允人幣不貶值

 「中國威脅論」在上世紀90年代一度成為西方對華的主要話語。中國外交為消除「中國威脅論」的負面影響作出不懈的努力。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為東亞國家從危機中盡快恢復過來而作出建設性行動,贏得她們的尊重。

倡和平合作 推多邊合作

 此外,中國積極加入「東盟加三」和亞歐會議等地區多邊合作框架,並主導「六方會談」和「上海合作組織」等。中國還提出「睦鄰、安鄰、富鄰」、「負責任大國」、「和平發展道路」及「和諧世界」等理念。中國的外交努力和善意令一些國家不再視中國為「威脅」,儘管他們仍然「關注」中國。

意識漸改 威脅論仍盛

 外部世界亦認識到,鼓吹「中國威脅論」,用負面的態度看待中國,可能會導致與中國的關係陷入惡性循環。因此,他們希望對中國實行接觸政策,引導中國融入國際體系,並努力塑造中國負責任的角色。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官員開始不斷提及在確保亞太穩定和繁榮中,中國負有責任,要督促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一個負責任的成員。如學者金燦榮曾指出,199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美國國防部推出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都曾提到對中國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成員」的期待及其意義。雖然美國開始關注中國的「責任」,但這並沒有成為對華的主流話語,「中國威脅論」仍盛極一時。

布什時期 對華新定位

 金燦榮指出,2005年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什上台、美國繼續調整對華戰略定位和政策後,與「中國威脅論」伴生的「中國責任論」才逐步突現。2005年,時任美國國務卿賴斯提出,「希望中國成為全球夥伴,能夠並願意承擔與其能力相稱的國際責任」。時任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則在「中國向何處去」的著名演講中呼籲,中國應成為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此後,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又被寫入美國2006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正式成為美國官方的對華新定位。

中美共生 期待責任論

 至此,「中國責任論」開始取代「中國威脅論」,成為西方對華的主流話語。國際社會越來越關注中國所承擔的責任,特別是在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後,國際社會對中國在經濟復甦中所承擔的責任充滿期待。2008年中,華盛頓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坦指出,美中戰略經濟對話機制應進一步升級為「領導世界經濟秩序的兩國集團(G2)格局」。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尼爾.弗格森則提出「中美國(Chimerica)」的概念,認為中美兩國已走入「共生時代」,需要相互合作。

表面釋善意 內裡存疑慮

 「中國責任論」取代「中國威脅論」,成為西方對華的主要話語,對中國具積極意義。「中國責任論」說明西方認同中國已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員,對中國採取較溫和、積極的及具建設性的接觸政策,而非針鋒相對的遏制政策。「中國責任論」也說明西方認識到與中國處於一個「命運共同體」,是「利益攸關方」,他們必須與中國合作,鼓勵中國在國際體系中扮演負責任角色。

 雖然「中國責任論」顯示西方對華釋出更多善意,但也需要注意,「中國責任論」在某程度上是「中國威脅論」的新發展,西方在對待中國問題時,仍存在懷疑和防範的一面。

經濟失衡 歸咎中國

 首先,美國等西方國家把全球經濟失衡的責任歸咎於中國,認為中國負有恢復全球經濟增長,實現經濟「再平衡」的責任。

美只求收益 不願付出

 其次,美國等國家強調「中國責任」,目的是為讓中國更多地為美國分擔霸權成本。美國強調單向的「中國責任」,沒有對等地提及「美國責任」,也沒有考慮給予中國相應的權利。

期望過高 華能力未及

 最後,雖然中國現在的國力和影響力的上升速度很快,但西方國家對中國所承擔責任的期待高於中國本身能力所能承受的範圍。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偏低,國內經濟發展又不平衡。有學者認為,中國在現階段仍未是一個世界大國,只是一個具一定世界影響力的地區大國;因此,中國既不能回避應負的國際責任,也不能超越自身實力的限制,承擔過多的國際責任,中國承擔國際責任時需量力而行。

中國責任為何 各地看法有別

 各國對中國的責任內涵有不同的看法:

美國

單向要求 圖降霸權成本

 「中國責任論」最開始由美國所提出。2005年,時任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利用「負責任的利害攸關方」來定位中美關係,表明美國不再視中國為「威脅」,也不再對中國實行遏制政策,而是必須與中國處於一個「利益共同體」,必須與中國合作,共同應對問題。

 美國希望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在政治上,加快國內政治體制改革,推動政治民主化進程;在經濟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放鬆人民幣匯率管制;在軍事上,增加軍事預算透明度;在外交上,加大對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後重建的投入、增加聯合國會費、在朝鮮、緬甸和伊朗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

 美國眼中的「中國責任」是單向的,強調中國對國際社會負責,讓其來分擔和降低美國的霸權成本,並不強調美國自身的責任。

歐盟

對等關係 鞏固戰略夥伴

 2006年,歐盟推出第六個對華政策檔《歐盟-中國:更緊密的夥伴,擴大的責任》,當中的標題和正文多次提到中國「責任」,如「更緊密的戰略夥伴關係意味著雙方責任的增強」,雙方「需要共同努力承擔更主動和負責任的國際角色」等。歐盟各國普遍認為中國需在貿易、知識產權保護、人權、氣候變化、地區安全等領域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值得指出的是,與美國強調的中國單向責任有所不同,歐盟所講的中國責任一般強調雙方作為夥伴負有對等的責任。

日本

交更多聯國會費 解朝核危機

 日本長期謀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果。日本認為,自己承擔的聯合國會費過高,義務大於權利。因此,日本提及的「中國責任」主要體現在要求中國承擔更大的聯合國會費交納份額上。此外,作為朝鮮近鄰的日本,認為中國在解決朝核問題上應扮演負責任的大國角色。

發展中國家

代為發言 維護利益

 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表示歡迎。他們希望中國可在國際舞台上,更多地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為其代言。同時,他們亦希望中國可提供更多資金援助,以助她們的國家建設。

想一想:

1.根據上文,描述從「中國威脅論」演變至「中國責任論」的過程,並舉例加以說明。

2. 根據上文,歐美日3地對「中國責任」的理解有何不同?

3. 承上題,分別評論3地的責任要求是否合理。

4. 參考上文,中國應在哪些領域需要負責任?試舉兩例並加以說明。

5. 評析打造「負責任大國」形象對中國有何利弊。

延伸閱讀:

1. 金燦榮:《從「中國威脅論」到「中國責任論」─中國國際輿論環境的變化與應對》 http://www.aisixiang.com/data/27810.html

2. 《從「中國威脅論」到「中國責任論」 中國如何應對》,鳳凰網 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ndong/detail_2010_08/23/2098835_0.shtml

3. 任鴻飛:《中國宜清醒對待「中國責任論」》,聯合早報網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cnpol/pages3/cnpol100819.shtml

相關新聞
斥中學屈子藏毒 母告教局索50萬 (圖)
教局:無證據指投訴成立
申訴署介入 教局500日後致歉
監管直資校財政現分歧
孫明揚肺炎留醫 妻料回家過聖誕
浸大創研院首推「折光畫」課程 (圖)
中大何佩然獲頒法騎士勛章 (圖)
大國形象:「威脅」已過時 「責任」領風騷 (圖)
行街學英文:樹木研習徑 中英「wide different」 (圖)
流行文化:「迷」的迷思與反思
英語世界:Pot luck
思思師語:香港東南亞文化考察 (圖)
英語筆欄:食物是國際語言
畫意空間: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