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彥
一月八日是反對派舉行特首候選人初選的日子,反對派一廂情願大搞補選鬧劇,名目繁多,只是另一次港式形式主義的激進思維的延續。當響亮的主張再次變成虛有其表的空言,反對派還憑甚麼讓港人繼續相信,他們的主張有利香港發展民主的社會大業?
這場初選的投票工具和機制均倉卒籌集草創,只由幾個政黨甚或幾個人急就章堆砌推行,東施效顰美國總統的政黨初選制度,卻不尊重香港民主發展的歷史客觀情況,這是大搞形式主義的港式反對派作風。說它港式,因為這種形式主義總是沒有依據香港實際情況而武斷推行。其實,這種一廂情願的作風,才是香港民主發展的最大絆腳石,初選機制是徒具形式沒有民主靈魂的制度,他們見到外國流行甚麼民主玩意,美國總統設公開初選制度,他們便以「拿來主義」的態度,先搬過來,逼人接受,只講普選形似,不問民主神似,更不問港人是否已經準備。
這場初選沒有公信力,初選機制召集人鄭宇碩和其他反對派核心人物,均無法提出令人信服的理據說服市民參與是次所謂別具民主發展意義的初選果然別具「民主意義」,無法說服市民相信這場初選能令香港民主發展提前邁步。市民未能消化反對派花樣繁多卻虛無飄渺的形式主張,也沒有找到現階段要全民公開初選的需要。過去「五區公投」投票率超低,失敗收場,反對派自揭瘡疤,今日該派頭頭一再大搞相類的一人一票形式主義,反對派居然仍希望公眾相信這種另起普選爐灶的舉措能為香港民主推前一步,甚至能在香港民主發展史上寫下一頁,成為民主發展里程碑,實在痴人說夢。
「泛民特首候選人初選」網頁「初選Q&A」中有一個這樣的說法:「美國的總統初選是由政府出資,香港的初選無論資源或制度支持上都不能比擬。」這完全點出了這場初選在憲制和歷史發展的問題所在。為甚麼美國的總統初選由政府出資,原因至少有三:一、普選符合民主歷史發展脈絡;二、制度廣受人民認受;三、初選符合憲政規定。反對派這場初選,不但不符合民主發展的歷史脈絡,而且不廣受市民認受,不倫不類。
是次初選並不關涉公帑使用問題,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心是意料之內,不過經常「呻窮」的幾個反對派政黨,能花得起錢自搞「小圈子」選舉活動,一再令人聯想到「維基解密」所揭示的幕後金主和金權政治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