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滬港合作創雙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06]     我要評論

曾蔭權 行政長官

 本著互利互惠的精神,香港和上海致力尋找新的合作突破點。昨天會議總結的合作措施,大部分可望在本年落實。我認為,滬港兩地未來合作要抓住三個主題—就是深化、鞏固和創新。當前環球經濟風高浪急,歐洲債務危機餘波未散,美國復甦步伐不穩。面對複雜的外圍情況,以及國家持續的增長空間,我們必須靈活應變。最重要的,是滬港兩地以更緊密的交流、更強大的合作,對抗外圍逆轉的經濟,抓緊國家的發展機遇。我有信心,只要滬港兩地加強協調合作,一定能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不少論者經常拿香港和上海比較,還記得2010年底,我到北京述職,有香港記者問,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怎樣避免與上海競爭?他更以「一山不能藏二虎」形容兩城關係。難道滬港發展,真是互相排斥、你贏我輸的競賽嗎?事實絕非這樣。

 昨天,我和六位特區主要官員出席了在上海舉行的滬港經貿合作會議第二次會議。雙方總結了約三十項合作措施,涉及九個範疇,包括商貿、金融服務、旅遊、文化創意、專業人才合作交流等。兩地未來的合作發展,定出了新方向,登上了新台階。

滬港發展並非你贏我輸

 滬港經貿合作會議已有超過八年歷史。2003年,香港與內地簽署CEPA,為香港服務業界打開進入內地市場的大門。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我們同年與上海成立滬港經貿合作會議,利用CEPA加強兩地合作,為長三角和珠三角交流互動及國家的整體發展作出貢獻。

 這個機制成績卓著。經貿關係方面,香港與上海的貿易總額在2006-2010的5年間增長32%,達147億美元。同時,香港繼續是上海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在香港上市的上海企業,則由2007年的26家,增至去年11月的54家,增幅逾一倍。

 香港機場管理局和上海機場集團在2009年簽訂合作項目,雙方合資成立了上海滬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擴建後的上海虹橋機場的部分營運和業務,包括兩個新的航站樓。2010年3月,新的航站樓正式投入運作。虹橋機場更新增成為內地和香港的定期通航點,首個航班在2010年9月啟航。

 本著互利互惠的精神,香港和上海致力尋找新的合作突破點。昨天會議總結的合作措施,大部分可望在本年落實。我認為,滬港兩地未來合作要抓住三個主題—就是深化、鞏固和創新。

滬港未來合作要抓住三個主題

 首先是深化。香港和上海應把現有合作措施落到實處,使企業和人民能從中得益。隨著CEPA不斷擴大,內地市場對香港服務業的開放也越廣越深,但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內地一些省市落戶時,會遇到行政或技術問題。上海浦東提供一站式CEPA審批和諮詢,支援港商投資,此經驗值得推廣。

 這次雙方簽訂加強商貿合作的協議,表達深化CEPA在滬實施的決心,把落實CEPA遇到的問題提到更高層次協調處理。協議也在協助上海企業走出去、服務業對接交流和聯合開拓內銷市場等方面,促進兩地合作。

 第二是鞏固。文化方面,上海世博會已為兩地文化藝術界建立了友好的基礎。我們將繼續鼓勵兩地文藝團體交流互訪,參與雙方的大型品牌文藝活動。另外,自2002年以來,兩地公務員已互派近70人員學習和分享。兩地這次續簽交流協議,鞏固並延續合作。香港醫院管理局和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也續簽了合作協議書,進一步推動兩地醫療衛生方面的合作。

滬港合作須抓緊國家的發展機遇

 第三個主題是創新。上海和香港都是國際金融中心,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分別扮演著在岸和離岸業務中心的角色。兩地各具優勢:香港的金融市場、監管制度,以至金融人才與國際接軌;而上海有匯集全國資金的優勢,有豐富的產業作為後盾。因應金融合作的龐大潛力,兩地2010年已簽訂《關於加強滬港金融合作的備忘錄》,成立了滬港金融合作會議,為兩地的金融合作定出框架。

 在這個基礎上,加上中央政府的支持,我們不斷創新和深化合作。昨天會議就多個嶄新的金融合作項目深入探討,當中包括支持和鼓勵香港交易及結算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就成立滬深港合資公司,與深圳方面進行磋商,開拓多方面的業務合作。我們會研究推出試點計劃,推進兩地金融企業人才交流。

 當前環球經濟風高浪急,歐洲債務危機餘波未散,美國復甦步伐不穩。面對複雜的外圍情況,以及國家持續的增長空間,我們必須靈活應變。最重要的,是滬港兩地以更緊密的交流、更強大的合作,對抗外圍逆轉的經濟,抓緊國家的發展機遇。

 我有信心,只要滬港兩地加強協調合作,一定能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本文是行政長官曾蔭權1月5日在上海出席滬港經貿合作會議第2次會議的致辭摘要。)

相關新聞
志強時評:從香港愛國歌曲看港人的身份認同 (2012-01-06)
滬港合作創雙贏 (2012-01-06)
批評民調何來違反「一國兩制」原則? (2012-01-06)
藍天說地:做好特首選舉的意義 (2012-01-06)
鍾庭耀偏見離真理太遠 (2012-01-06)
西方走廊:美國「瘋狂策反」損人不利己 (2012-01-06)
來論:也從特區護照談港人的國民身份 (2012-01-05)
解惑篇:香港應當提倡對誤導性民調打假 (2012-01-05)
工黨名實不符 (2012-01-05)
為理明言:市民簽名反兩電加價的啟示 (2012-01-05)
反對派「民間選特首」隱藏四圖謀 (2012-01-05)
做好檢疫工作 防禽流感威脅 (2012-01-05)
縱論香港:香港人不是中國的香港人 還是「一國兩制」嗎? (2012-01-04)
西座內望:鍾庭耀的民調不過是另一種「政治化妝」 (2012-01-04)
管見集:反對派競選特首自暴其短 (2012-01-04)
李卓人竟為搵笨「義工團」辯護 (2012-01-04)
2011年勞資關係回顧 (2012-01-04)
敘利亞努力避免危機「國際化」 (2012-01-04)
指點江山:鍾庭耀的民調透露赤裸裸的「港獨」意識 (2012-01-03)
明刀明槍:請問鍾先生:你是哪國人?香港人是哪國人? (2012-01-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