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健 青年與政策局官員交流發起人
說起公共設施,市民都會想起運動場配套、游泳池、場館、圖書館,一般而言,每位居民均希望自家居住的社區附近都有著便利的公共設施,以優化生活,周日有空閒時可以扶老攜幼享用免費或廉價的社區公共設施,享受天倫。然而,政府在公共設施的長遠規劃及管理確實未盡完善。
先說天水圍、屯門和將軍澳等已發展的市鎮,除了運動場館是當年為了應付東亞運項目而興建,以及私人營運的高爾夫球場外,在人口增長後,只見區議員橫額的諸多「成功爭取」,卻遲遲未見新的設施落成。即使是現成的羽毛球場館等,在假日的黃金時段往往是滿額。早前有報章揭穿了有些所謂非牟利團體或個別炒家在半年前已陸續預約了各區場館的周六及周日時段,再在網上討論區轉讓名額圖利,令公眾人士未能享用納稅人津貼的公共設施,政府一方面推動全民運動,一方面無視公共設施不足及公器被濫用牟私利的實況,往往查詢時只會敷衍和推說只為冰山一角。其實筆者倒有建議,如長期預訂場館而未有使用該場館者,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理應把預約人或團體列入黑名單,例如,三次爽約則在未來三個月內不能享用預約服務,另外,康文署職員亦應確認使用場館者是否預約者本人,以杜絕炒賣租借場館名額,保障納稅人的設施用得其所。
另外,除了康體場館等配套設施,其實,一些厭惡性的設施也屬於公共設施,要平衡各方權益,同樣亦要處理得宜。例如,早前環境局所建議的以郊野公園用地擴建堆填區被否決;政府於各區選址興建骨灰龕場,很正常地,當區居民及區議員總會抗議厭惡性設施駐留當區,既會影響景觀和樓價,也會構成心理因素,而且可能會釋出異味氣體損害健康,同時亦會對交通造成負荷,影響上班上學的居民。部分區議會原先的反對聲音是人之常情,但當我們跳出一步鳥瞰整個香港的規劃,就知道厭惡性公共設施的可供選址有限,在確實有需求,又不想把厭惡帶入自家後園,唯有把影響減至最少,政府在此方面有待更務實而有遠見的規劃。
公共設施,無論是受歡迎或不太受歡迎的,都是以民為本,政府宜多下功夫,慎重處理民意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