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志強時評:從香港愛國歌曲看港人的身份認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06]     我要評論

楊志強哲學博士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只有在極端情況下,如社會內部有人故意製造分裂意識,身份認同才會超越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香港回歸已經近15年,鍾庭耀的調查還在將香港人與中國人對立起來,難怪社會輿論廣泛質疑和批評該調查另有目的。香港愛國歌曲是經典的旋律,是歷史的見證,從一個側面充分說明鍾庭耀的議題設置本身不僅不科學,而且完全違背大多數香港華人一直以來對中國人身份和中華民族的強烈認同。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鍾庭耀負責的民調,指市民對「香港人」身份認同升至10年新高,但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就跌至新低。中聯辦宣文部部長郝鐵川認為,該民調給出的選項,實質和目的是把香港人和中國人並列,讓港人在它們之間選一個,這樣的議題設置本身就不科學。令人質疑的是,香港回歸已經近15年,鍾庭耀還在身份認同上將香港人與中國人對立起來,不是另有目的亦算是無風起浪。

身份認同最重要的是國家和民族認同

 認同心理是人類的基本特性之一,包含鮮明的價值判斷與價值期待,具有持久性和根本性。在現實生活中,個體或群體具有多重身份,也就具有多元認同,但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身份認同與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密切相關,在現代社會,每個個體一定屬於某個民族,同時也一定屬於某個國家,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應該共存於個體的觀念和意識中,有機地統一在一起,而不是非此即彼。在一般情況下,國家認同作為一種共性和共同利益的理性認知以及由此產生的同胞情感,應該居於首位。只有在極端情況下,如社會內部有人故意製造分裂意識,身份認同才會超越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

 鍾庭耀辯稱,以香港人與中國人身份對立的研究方法,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廣為本地社會學家採用,並非出自他負責的民意研究計劃。但是,以「香港人」及「中國人」並列的研究方法在1985年至1986年左右出現,有其特殊歷史背景。那時香港面臨回歸,一部分香港人對身份認同存在某些困惑。但即使如此,大多數香港華人一直以來對中國人身份和中華民族具有強烈的認同感。例如香港的愛國歌曲,就強烈地表達出港人歡迎香港回歸祖國,認同自己的身份是中國人,是中華民族一分子。回顧一下這些愛國歌曲,就可以看出在香港回歸已經近15年時,鍾庭耀還在身份認同上將香港人與中國人對立起來,給人的感覺是將香港當成獨立政治實體的一種「港獨」心態。

香港愛國歌曲表達的身份認同

 香港的愛國歌曲不勝枚舉,例如眾口傳唱的《我的中國心》、《中國人》、《東方之珠》、《萬里長城永不倒》等。這些愛國歌曲,都表達了香港華人對中國人身份和中華民族的強烈認同。

 「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張明敏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將這首《我的中國心》唱響在中華大地。歌聲表明:絕大多數香港的中國人是深深愛著祖國的。不然,就無法解釋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他們心中重千斤、他們心中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就算生在他鄉也改變不了他們的中國心。這首歌的創作者與演唱者都是香港人,由黃霑作詞,王福齡作曲,歌聲一下子打動了無數炎黃子孫的心,引起了中華同胞的強烈共鳴。當時內地的《參考消息》刊登過一篇新華社記者探訪鄧小平家庭生活的文章,說有一天下午,鄧小平和孫子孫女們在一起,教他們唱《我的中國心》這首歌。這篇報道後來被香港報紙轉載過,令詞作者黃霑大感振奮。

 繼《我的中國心》在香港和內地傳唱開後,香港電視連續劇《霍元甲》的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也在香港和內地唱紅了。內地人士甚至模仿粵語唱腔:「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衝開血路,揮手上吧,要致力國家中興。豈讓國土再遭踐踏,這睡獅漸已醒。」這流自大多數香港人心聲的黃鐘大呂,提醒全體炎黃子孫勿忘國恥、為振興中華而奮鬥。

演繹港人對中國人身份的自豪

 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由陳耀川作曲,李安修作詞,劉德華演唱,共同創作了令全體炎黃子孫回腸蕩氣的《中國人》。這首歌曲抒發的香港人對中國人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人至深:「一樣的血一樣的種,未來還有夢我們一起開拓。手牽著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讓世界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它唱出了香港人與全體炎黃子孫的苦難與覺醒、夢想與自豪、奮鬥與憧憬。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文藝晚會」上,華仔再次聲情並茂演繹《中國人》,唱出了香港華人對中國人身份的自豪。

 《東方之珠》是在香港回歸之前創作的,深刻地表達了香港人「思歸」、「盼歸」的情感,揭示了香港人同為炎黃子孫,渴望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讓海風吹拂了幾千年,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說出你的尊嚴。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船兒彎彎入海港,回頭望望,滄海茫茫,東方之珠,擁抱著我,讓我溫暖你那蒼涼的胸膛。」

經典的旋律 歷史的見證

 香港愛國歌曲是經典的旋律,是歷史的見證。經典愛國歌曲總是能夠讓人瞬間熱血沸騰,也唯有這時,才有可能全民高唱同一首歌,全世界都一樣。例如,法國大革命時期誕生的愛國歌曲《馬賽曲》流傳至今,已成為法國的一個符號;美國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為獨立自由而戰時,愛國歌曲《楊基都德爾》傳遍全國。香港的愛國歌曲,遠遠不限於筆者在本文中列舉的幾首,但這幾首香港愛國歌曲,是香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的歷史見證。這也充分說明,香港回歸已經近15年,鍾庭耀還在身份認同上將香港人與中國人對立起來,這樣的議題設置本身不僅不科學,而且完全違背大多數香港華人一直以來對中國人和中華民族的強烈認同。

相關新聞
志強時評:從香港愛國歌曲看港人的身份認同 (2012-01-06)
滬港合作創雙贏 (2012-01-06)
批評民調何來違反「一國兩制」原則? (2012-01-06)
藍天說地:做好特首選舉的意義 (2012-01-06)
鍾庭耀偏見離真理太遠 (2012-01-06)
西方走廊:美國「瘋狂策反」損人不利己 (2012-01-06)
來論:也從特區護照談港人的國民身份 (2012-01-05)
解惑篇:香港應當提倡對誤導性民調打假 (2012-01-05)
工黨名實不符 (2012-01-05)
為理明言:市民簽名反兩電加價的啟示 (2012-01-05)
反對派「民間選特首」隱藏四圖謀 (2012-01-05)
做好檢疫工作 防禽流感威脅 (2012-01-05)
縱論香港:香港人不是中國的香港人 還是「一國兩制」嗎? (2012-01-04)
西座內望:鍾庭耀的民調不過是另一種「政治化妝」 (2012-01-04)
管見集:反對派競選特首自暴其短 (2012-01-04)
李卓人竟為搵笨「義工團」辯護 (2012-01-04)
2011年勞資關係回顧 (2012-01-04)
敘利亞努力避免危機「國際化」 (2012-01-04)
指點江山:鍾庭耀的民調透露赤裸裸的「港獨」意識 (2012-01-03)
明刀明槍:請問鍾先生:你是哪國人?香港人是哪國人? (2012-01-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