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筲箕灣東旭苑一單位成交價高達623萬元,創歷史新高。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寶瑤、謝雅寶)經濟欠明朗,加上新居屋計劃第二季公布詳情,曾一度熱炒的二手居屋颳冷風手居屋颳冷風,去年全年成交量創沙士以來新低。根據土地註冊處統計資料,去年全港二手居屋共錄得6,728宗買賣登記,涉及金額約143.56億元,按年分別銳減39%及25%,更出現「兩極化」現象,200萬元以下的居屋交投淡靜,但貴價樓卻備受追捧,價值400萬元以上的單位成交按年激增2.28倍,成為逆市奇葩(見上表)。有分析認為,不少業主業主趁市場吹淡風「掃平貨」,買入優質「居屋樓王」換樓。
新居屋計劃以定價相宜、補地價「超筍」得到一眾準買家垂青,據了解,房委會最快今年第二季,就有關新居屋政策的執行細節提交初步建議方案,即時令傳統居屋的需求降溫。
細價單位買賣銳減83%
曾一度受炒家追捧的二手居屋市場,去年底回歸淡靜,全年僅錄得6,728宗買賣登記,較2010年銳減39%,當中以價值100萬元以下的單位買賣登記收縮速度最急速,買賣登記量由2010年的552宗,銳減83%至2011年的96宗,表現最差。樓價介乎100萬至200萬元的單位,買賣成交亦按年減少61%至2,979宗,跌幅居次。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周滿傑分析指,股市低迷、銀行息口提高,加上按揭息口從低位回升,以及環球經濟動盪等因素,均導致「細價」的二手居屋交投持續萎縮,表現差勁程度更與2003年沙士相若。他認為,新居屋計劃有一定影響,但真正影響力暫時仍未浮現,「有心置業但又不急於買樓的買家會觀望,但因為政策詳情未知,大家都按兵不動」。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認為,新居屋政策尚未清晰,難與現時居屋市場作出直接對比,「影響一定有,但現階段很難說,要等政府公布」。
買賣雙方拉鋸交投淡
周滿傑表示,二手居屋由去年年中開始交投轉淡,「買細價樓的多數是上車盤,買家供款能力有限,經濟不穩好影響他們置業的決定」。周滿傑表示,去年下半年買賣雙方陷入膠著狀態,買家不斷壓價,賣家又不願減價,「以前的交易好快完成,2星期就完事,現在拖至幾個月至半年不等,買賣雙方都不急,在價位上拉鋸」。
周滿傑表示,現時二手居屋市場已鮮見炒家,絕大部分以用家為主,曾受炒家追捧的上水居屋彩蒲苑,去年成交宗數的跌幅為十大熱門屋苑之冠,全年只有94宗成交,較2010年急跌54%。
東旭苑成交價創新高
細價單位「有價無市」,反觀200萬元或以上的單位買賣則全面報升,其中價值400萬元或以上的單位買賣登記量按年急增2.28倍,由2010年的25宗增加至2011年的82宗,表現更勝私樓。資料顯示,買賣登記金額最高的二手居屋是筲箕灣東旭苑東緻閣(B座)低層5室單位,成交價高達623萬元,創歷史新高;其次是鰂魚涌康山花園8座的高層F室單位,成交價錄得580萬元,創歷史第二高,康山花園另一單位亦錄得530萬元的成交價。
周滿傑表示,「居屋樓王」向來不乏承接,以東旭苑的829呎單位為例,區內面積及景觀相若的私樓動輒上千萬元,「條件相近的私樓價錢貴一大截,實用面積還沒有居屋那麼高。居屋樓王的買家多數是原本住居屋的換樓人士,在樓市低迷時趁機換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