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裕華、陳寶瑤)猩紅熱再「殺入」香港,一名14歲少女證實染猩紅熱奪命,其母親及弟弟有輕微上呼吸道病徵;另一名11歲男童確診感染猩紅熱,正於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兩人就讀的學校雖然未現疫情爆發,但為安全起見,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兩校停課至春節後再確定復課時間。中心總監曾浩輝表示,9成猩紅熱患者為10歲以下兒童,認同兩病例罕見,不排除病毒或變種,亦可能有抗藥性,會循多方向調查,包括基因排序及抗藥性測試。
女童母弟有輕微病徵
曾浩輝表示,14歲女死者本月6日出現流鼻水及發燒病徵,上周六起先後3次向私家醫生求診,本周二病情急速轉壞,前日入住東區醫院時,出現肺炎、肺積水及敗血性休克,同日不治,化驗結果證實她感染導致猩紅熱的甲型鏈球菌。女童在出現病徵前沒有外遊紀錄,但曾於本月7日至8日到訪澳門。女死者與父母及2名兄弟同住西灣河1個私人屋苑,其母親及弟弟現有輕微上呼吸道病徵,醫護人員將為他們抽驗樣本。女死者就讀的跑馬地聖保祿中學,本周一新春前最後1天上課,該校並無爆發疫情,今日將會徹底清潔及消毒。
2校停課至春節後
另一名11歲男童於本月8日開始咳嗽,數日後發燒,本月15日入住港安醫院,確診猩紅熱,亦發現血小板偏低,影響肺和腎功能,要轉送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現時情況穩定。他就讀的灣仔聖若瑟小學上午班並無爆發疫情,今天起停課。2間學校復課安排均在春節後再確定。
9成患者10歲以下
曾浩輝表示,約9成猩紅熱患者為10歲以下兒童,認同兩宗個案罕見,不排除病毒已變種,亦可能有抗藥性,會循多個方向調查,包括基因排序及抗藥性測試,研究死者所染病毒有否變種。他指出,香港猩紅熱個案自去年六、七月高峰期後回落,至12月又再回升,本月首2周有70多宗,高於基線水平,這現象可能與有關病毒在鄰近地區,如內地及澳門的活躍性提高有關,預期未來數月猩紅熱個案會增加,呼籲家長如發現子女有發燒、四肢出疹、舌頭如「士多啤梨」等症狀,應盡快帶子女求醫。
疑病毒入血引發併發症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去年也有18歲青年患猩紅熱,強調並非只有兒童才感染猩紅熱。他指出,猩紅熱經空氣傳播,去年已發現導致猩紅熱的甲型鏈球菌變種,但未知毒性有否增強,估計女死者死因是病毒入血,或病毒導致中毒休克綜合症,引發嚴重併發症致死。他又指盤尼西林類抗生素是猩紅熱唯一剋星,但須在發病初期服用才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