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留滬過年,讓國外出生的孩子感受地道的中國年。
——中國習俗夾雜西式氛圍 吸引海內外遊客
不同於內地很多城市,上海獨有的「海納百川,兼容並蓄」海派文化,使得在這座城市過年的人們可以享用其特有的「中西合璧,雅俗並存」的海派春節。在這裡,海外遊子可以找回童年的記憶,過一個地道、傳統的中國年;兄弟省市過來的「新上海人」,則能感受到這座城市在傳統節日中的西式氛圍;而烙印著濃濃舊上海風情的「老克勒」,也能延續他們熱衷的「有品位,有腔調」的海派春節。 ■香港文匯報記者莊亞權、孔雯瓊、許嘉俊上海報道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我知道你想衣錦把鄉還;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家裡總有年夜飯。」一首《有錢沒錢 回家過年》唱出了多少懷揣理想在外闖蕩的遊子的心聲。在講究闔家團聚、團團圓圓的新春佳節,上海卻以其特有的海派春節,吸引著越來越多海外華人和新上海人抵滬或留滬過年。
統計顯示,截止到除夕夜,有約615萬人離開了上海,或回老家過年,或異地旅遊,但留在上海過年的「新上海人」依然超過300萬人。1月22日至25日,上海共接待遊客205萬人次,同比增長近6%。
讓孩子感受地道中國年
和很多在滬工作的海外華人一樣,加拿大籍華人程東選擇留在上海過節。為了讓兒子記住什麼是「正宗」中國春節,程東不僅帶著兒子東奔西走買爆竹貼對聯,還特意在春節前把在安徽老家居住的父母接到了上海。「我們小時候對春節有很深的感情,父母帶給我們的東西,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子孫在長大後也能記住,並按照記憶再傳承下去。」
程東坦言,華人家庭回國過年,就是想讓孩子在「中國節日」留下幸福溫馨的回憶。「春節是全世界華人華僑最重要的節日。對國家的認同,首先來自對文化的認同,童年每一年對春節的期盼,都將是長大後心底的烙印,這樣遊子才有尋根的動力,文化方得以代代相傳,讓孩子們無論散落到世界哪個角落,都能像候鳥一樣找到回家的路。」
西式年夜飯自在無拘束
準備留在上海過年的顏榆原本擔心,雖然省卻了回家途中擁擠的旅程,大包小包的辛苦,但親朋好友一桌桌的宴請,喝不完的酒,依然是難以逃避的一年一劫。在度過令她難忘的「充滿西式氛圍」的除夕之後,這位來自北方的姑娘終於體會到了健康輕鬆的海派春節健康溫情的一面。
「以前回家過年,總要準備好多的冷菜、熱菜,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個小時,準備工作需要做好幾天,其實挺累的。」顏榆告訴記者,今年她決定留在上海過年後,接受了一個朋友的邀請,參加了由4個家庭組成的除夕晚宴,「非常輕鬆,也很健康」。
由多個家庭組成的除夕晚宴不設傳統的大圓桌,而採用自助餐的形式,每個參加的家庭各自帶上幾道拿手菜,隨吃隨拿,自由組合,主家提供紅酒和飲料,供自由取用。「由於大家各自帶菜,避免了以前走親訪友前為買什麼禮物的煩惱,也不會有『蹭飯』的心理壓力。」
在群策群力之下,4個家庭的除夕夜的菜單誕生了:地中海色拉、海上阿叔熏魚、芝加哥比翼雙飛牛排、小紹興白斬雞、達伽馬烤肉、樓上樓醬鴨、球狀意大利蔬菜面、新奧爾良烤鱈魚、芝士焗明蝦、芝士蛋糕。
「在中國傳統的新春佳節,上海這種充滿西式氛圍的聚會方式很值得借鑒,輕鬆、健康,又不失檔次。」顏榆說,大家湊在一起,沒有固定的位置,想吃什麼拿什麼,想跟誰聊就跟誰聊,自由,感覺非常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