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鐵蹄彌撒兩驚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聖.索菲亞教堂。網上圖片

──遊聖.索菲亞教堂

張衍榮

 哈爾濱,人稱「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但一趟遊下來,我感覺印象最深的,既非瀰漫俄羅斯風情的中央大街,也不是充滿浪漫色彩的太陽島,而是宗教建築的「外來戶」─聖.索菲亞教堂。

 是的,正是這座聞名遐邇的大教堂,讓我印象深刻,一言難盡!

 索菲亞教堂坐落在哈爾濱最繁華的地段,位於石頭道街之南,透籠街以北。

 當我來到索菲亞廣場,終於見到這座所謂「標誌性」建築時,的確是新奇至極。按說,我的「宗教文化之旅」不在少數,所見過的寺廟祠觀等宗教建築不計其數,可如此這般的何曾實地見到過!

 教堂外形猶如一座歐洲城堡,氣勢恢弘,頂端為綠色大穹頂,彷彿一個巨大的洋蔥頭,「洋蔥頭」上面挺立著金色的十字架,高聳入雲,秋陽下熠熠生輝,猛一看去,令人嘆為觀止。

 再細看,只見大穹頂四翼又分佈著高低錯落、大小不一的四個帳篷頂,帳篷頂上端也是綠色,同樣也立著十字架。主穹頂與帳篷頂之間,稍加寫意就不難發現它們其實也構成了一個立體的十字架。主穹頂的頂部距地面約50米,給人以高山仰止之感。那巨大而飽滿的洋蔥頭穹頂,在建築中央構成了特殊的球面,其剖面最大直徑達10米,可以形成蒼穹般的室內空間。

 位於大穹頂下方的,則是一個16面體的大鼓座。鼓座上開有幾十個高側窗,簷口裝飾線角為花瓣形和神乳體。這幾十個窗兩側砌成的壁柱方圓相連,給整個建築錦上添花,使其異域情調愈加濃郁。

 鼓座下部,經過多層線角過渡到下層八面體的大柱墩。底部稜、角、線和諧連接,彰顯出古羅馬的建築風格。

 外牆體為清水紅磚結構,形體構造極為複雜,砌工極其精細。牆體以大小套疊的拱券構成母體,其細部豐富而生動,既襯托出大穹頂的雄渾氣勢,又突出反映了整個外牆體細部的華麗多彩。

 教堂佔地七百多平方米,整個平面設計為東西向的十字架。

 據介紹,這種結構上主從突出,力學上拱券托起,手法上變化無窮的藝術風格,屬於典型的拜占庭式。其宏偉壯觀,足以同莫斯科瓦西里教堂相媲美。

 索菲亞教堂是沙俄入侵東北的歷史見證和重要遺跡: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的建成通車,沙俄軍隊也侵入了哈爾濱……凝視這造型奇特,外觀華美的教堂,讚歎其藝術成就的同時,國人誰都難免心情複雜,思緒會情不自禁地走進那段屈辱的歷史。

 索菲亞教堂始建於一九零七年三月,是沙皇為了滿足侵略軍做彌撒做禱告的精神需要,下令由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的一座隨軍教堂。它旨在試圖穩定遠離家鄉士兵的軍心。當初由於時間倉促,材質和工藝上帶有明顯的戰地色彩。一九一二年重建,改成磚木結構。我們現在看到的教堂,是一九二三年九月易地第二次重建的,由俄羅斯建築師克亞西科夫設計,耗時九年,於一九三二年十一月落成,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

 教堂正門篷頂為鐘樓,原先懸掛有響銅鑄成的1大6小共7座樂鐘,最大的重達1.8噸,中部雕有4個聖像。6座小樂鐘可以奏出6個不同音符。每逢重要宗教節日,由訓練有素的敲鐘人把7座鐘的鐘槌用繩子繫於身體不同部位,手足並用,有節奏地拉動鐘繩,鏗鏘洪亮的鐘聲響徹雲霄,據說當時連幾十公里外的阿城居民也會聽到這鐘聲樂曲,堪稱哈爾濱的一大奇觀。

 可惜了,銅鐘後來在「文革」中下落不明,這一奇觀已成為歷史。

 然而,更「歷史」的還在教堂裡面。

 當我從正門步入教堂大廳的時候,不禁大吃一驚!我沒有料到,教堂功能被異化成一個展覽館──到處掛滿了哈爾濱歷史沿革的圖片!而與教堂有關的一切,除搬不走的彩繪壁畫、唱詩台和一拆就廢的珍珠吊燈外,其餘一無所剩。我駐足於大廳中央,四面環顧,只見牆面氧化風化嚴重,壁畫殘缺破敗,窗戶、樓梯油漆剝落……滄海桑田,令人感慨萬分!我不由暗忖,就剩這麼一個軀殼,別說是牧師、修女、彌撒、禱告啥的,甚至連氣味都不存了,這,還是個教堂,還像個教堂嗎?!

 實不相瞞,我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十分氣惱。這就好比買的明明是京劇門票,可進去一看,給你的卻是傳單,是宣傳冊!說句難聽的,哈爾濱的歷史圖片,上哪兒不能看啊,非得花20元門票鑽到這裡來?

 說起來國人沒有不聰明的,可我就鬧不明白,如果說當初洋長老們的離去算是「歷史潮流」,不可逆轉的話,那麼,如今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搞點蠟人蠟像,採用聲光電等技術,還原那段歷史,再現一下當年的情景呢?這既不難想到,更不難做到哇!因此,我沒法不懷疑教堂變身展覽館,會不會是一種迴避歷史,諱莫如深的「藝術處理」?如果不幸被我這烏鴉嘴言中的話,那就太小兒科,太可笑了!因為,無數事實早已證明,歷史──無論輝煌的,還是屈辱的,你既無法改寫,也注定清不了零,那種試圖上下其手,玩點自欺欺人把戲的,就別奢談什麼歷史唯物主義了!

 毋庸諱言,我是帶著一股情緒走出教堂大廳的。出門之後,邁下台階,我情不自禁轉過身去,一步步倒退著離開它。

 大教堂在秋日陽光的照映下格外莊嚴瑰麗,讓我產生了異樣的感覺,適才的那份新奇感已然消退,代之而起的是讚嘆,是感慨,是一言難盡。這種挺複雜的心情,讓我忽然記起不知是何人曾經說過的名言,「建築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凝固的音樂,可觸摸的歷史。」毫無疑問,作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凝固的音樂」,索菲亞教堂美輪美奐,無與倫比,是件價值連城的藝術珍品;而作為「可觸摸的歷史」,它卻勝似警鐘一隻,讓我彷彿聽到了歷史深處愈來愈近的鐵蹄聲和揮之不去的彌撒聲。鐵蹄聲和彌撒聲此起彼伏,遙相呼應,形成交響,在冷月寒星下,在淒厲的北風中,在腐朽王朝搖搖欲墜的嘎嘎作響聲中,是那樣地令人心驚!

 說到這裡,也許有個命題我們無可逃遁:如何去面對當年侵略者留下的歷史遺跡?是像聖.尼古拉教堂(哈爾濱另一大教堂,「尼古拉」並非沙皇姓氏)那樣「愛國主義」一樣膨脹,義憤填膺地付之一炬,還是像索菲亞教堂這樣「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這不僅僅是一種選擇,一種心態,更是一種文化,其折射出來的世相,不論歷史的,社會的,哲學的,現實的,人心的……哪一樣不耐人尋味?!

相關新聞
百家廊:鐵蹄彌撒兩驚心 (2012-02-14) (圖)
翠袖 乾坤:喬布斯的沙煲兄弟 (2012-02-14)
海闊天空:「紀行」觀光之旅 (2012-02-14)
琴台客聚:李育中:我非「大家」 (2012-02-14) (圖)
生活語絲:「紅歌」好! (2012-02-14)
思旋天地:情人節 (2012-02-14)
詩幻留形:詩歌的交流 (2012-02-14)
翠袖乾坤:追求完美的藝術家 (2012-02-13)
跳出框框:老大哥正監視你 (2012-02-13)
琴台客聚:七絕四首 (2012-02-13)
杜亦有杜:五體投地 (2012-02-13)
思旋天地:平常心 (2012-02-13)
網人網事:都在動物園,相煎何太急 (2012-02-13) (圖)
百家廊:南非太陽城與野生動物園(下) (2012-02-13) (圖)
百家廊:南非太陽城與野生動物園(上) (2012-02-10) (圖)
翠袖 乾坤:佐治古尼 (2012-02-10)
古今談:找石油和煤之秘訣 (2012-02-10)
琴台客聚:靉靆:借物為照 (2012-02-10)
生活語絲:郵輪出事與船長 (2012-02-10)
一網打盡:租金與貨價的關係 (2012-02-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