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韓國空軍原參謀長金信為韓國烈士所作的題詞。
——走過八十載的抗日航空烈士墓
「凌雲御風去,報國把志伸,遨遊崑崙上空,俯瞰太平洋濱,看五嶽三江雄關要塞,美麗的錦繡河山,輝映著無敵機群。緬懷先烈莫辜負創業艱辛,發揚光大尤賴我空軍軍人!同志們努力努力,矢勇矢勤,國祚皇皇萬世榮。盡瘁為空軍,報國把志伸,哪怕風霜雨露,只信雙手萬能,看鐵翼蔽空馬達齊鳴,美麗的錦繡河山,輝映著無敵機群。我們要使技術發明日日新,我們要用血汗永固中華魂。同志們努力努力,同德同心,國祚皇皇萬世榮。」——這便是長眠八十載的抗日空軍將士留下的不朽戰歌。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南京的紫金山,又稱鍾山,自古有虎踞龍盤之氣勢。自1912年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降,紫金山便與中國激情、悲壯的近現代歷史結下深厚的歷史之緣。紫金山的南麓,有舉世皆知的中山陵、靈谷寺(國民革命忠烈祠)、國民政府主席官邸(美齡宮),吸引著大量遊人參觀留念。而在紫金山的北麓——這個相對寧靜的地方,航空烈士墓(擴建後稱「南京國際抗日航空烈士公園」)坐落於此,3305名為了保衛中國領空、與日寇在空中殊死搏擊而獻出生命的中、美、俄、韓等國的殉難飛行員、機師的遺骸或衣冠冢排置其中。具體言之,中國殉難者共870名;美國殉難者2197名;前蘇聯殉難者236名;韓國2名。
鍾山北麓埋忠骨
南京航空烈士墓,首次興建於1932年。彼時年初,日寇大舉進犯淞滬,製造軍事衝突。中國空軍奉命守護上海領空,黃毓全等一批飛行員在對日空戰中壯烈殉國。為了彪炳這些空中忠烈的千秋偉績、激勵全國民眾、激發人心士氣,國民政府決定對烈士進行褒揚榮哀,並在中山陵所在的紫金山修建專門的公墓予以厚葬。「航空烈士公墓」六個大字,由時任軍政部長的陸軍一級上將何敬之(應欽)題寫。及至1937年全面性抗日戰爭爆發後,中日空軍頻頻交手,劉粹剛等人殉國,政府擴建烈士陵園,此處便成為了空軍專用的烈士公墓。雖然烈士墓因為戰爭與時代的因素曾遭到破壞,但1993年和2009年,航空烈士墓進行了更大規模的重修與擴建,新增了紀念碑與紀念場館,加入了大量的實物展品和聲光電展覽方式,其面貌煥然一新。
目前,航空烈士墓由歷史古跡與現代紀念館兩部分組成。在歷史古跡方面,完整保存了1932年烈士墓建造時的景象原貌。沿山而上的石階兩側,是空軍烈士的墳冢,每個墳冢的正上方,以方形石板覆蓋,正面刻有烈士的姓名、籍貫、軍銜、職務以及犧牲年月。墓區兩側,分別是孫中山先生手書「航空救國」的紀念亭與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呈機翼展翅狀,正前方矗立中、美、俄三國飛行員雕像,紀念碑基座為空戰浮雕。在紀念碑四周,以大理石牆砌立烈士名錄——可以找到犧牲於抗戰中的各國烈士的姓名,文字分別為中文、英文與俄文。毗鄰烈士墓舊址的,是擴建後的四個地下展覽大廳,以實物、繪畫和影視的形式記錄著中國空軍從無到有、英勇殺敵的光輝歷程。展廳外,則是最具特色的「正義之神」石雕,象徵著在反法西斯戰爭中鼓舞各國人民的正義精神,既具西方浪漫主義的想像氣質,也有東方古典主義美學的莊重、典雅。
古今輝映的英雄史
航空烈士墓紀念館幾乎將在抗日戰爭中所有的重要空戰按時間以及當時的戰區地理位置進行了編列敘述。在這裡,能夠一覽抗日戰爭時期的空中崢嶸歲月。許多為人熟知或不知的名字也出現在紀念館的牆壁中。
不得不提及的一位重要人物便是後來被追認為空軍少將的高志航烈士。他是吉林人,曾經是奉系空軍的飛行員。國民政府成立正式的航空兵種後,他成為當時的中國空軍中非常出色的飛行員之一。1937年第二次淞滬抗戰爆發後的八月十四日,高志航率領的第四航空大隊剛剛執行完飛行任務、著陸於浙江筧橋空軍基地,便收到了日軍的空襲警報,所有戰機在其指揮下立即起飛,與日軍展開了空中陣地戰。由於戰法得當、空軍將士以一當百,迅即擊落日軍六架戰機,加上被中國空軍擊傷墜毀的轟炸機,日軍損失了十三架飛機。而中國空軍則無一損失。為了紀念這一光輝的勝利,八月十四日被定為「空軍節」。
高志航烈士後來在河南周口遭到日軍空襲,壯烈殉國。政府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大會,並安葬於湖北宜昌。後宜昌淪陷,為避免日軍破壞高志航墓地,其墓園沒有任何文字與說明,以至後來無法尋得烈士的遺骨。所以,能夠以衣冠冢形式追思先烈偉績,已屬不幸中的萬幸。
不可忘卻的國際友誼
今時今日,航空烈士墓已經擴大為國際抗日航空烈士公園。這裡的「國際」二字,乃是用飛行員和機師們的鮮血凝鑄而成。紀念館裡,俄羅斯國防部送來的榮譽證,清晰留下了蘇聯飛行員的歷史功績。抗戰初期的華中地區,蘇聯援華空軍飛行員承擔了重要使命。尤其在武漢會戰中,因為有了蘇聯飛行員的奮力抵抗,才最終確保了中國抗戰有生力量的戰略性轉移。他們的名字鐫刻在了兩國永恒的友誼橋上。
提起美國飛行員在抗戰中的角色,自然首先想到「飛虎隊」。在1932年以及全面抗戰爆發的初期,美國援華空軍人員是以民間志願者的方式來到中國參加抗戰的。他們憑藉心中最為樸素的良知與正義感,為萬里之外的中國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功勳。第一個為中國抗戰獻出生命的美國飛行員是羅伯特.肖特。他生於1904年,在美國,是波音公司的業務推銷員。平時風趣、大方的他,面對日寇的進犯毫不畏懼。1932年,在蘇州、上海一帶空域和日軍激戰,在擊斃日軍飛行員後,被餘下的日本飛機擊落犧牲。
與中國遭受日本的侵略一樣,流亡中國的韓國愛國志士們為了實現民族的獨立,與中國人一道加入了對日抗戰的洪流。田相國、金元英,這兩位韓國人將自己的生命留在了中國。田相國生於1907年,上尉飛行隊長,畢業於中國的中央航空學校,在1938年飛往成都途中身亡;金元英則更加年輕,1922年出生,是當時的中國空軍第五大隊第二十九中隊的少尉飛行員,在湖南芷江——這個日寇最後向中國人民低頭的地方,壯烈犧牲。他們的事跡,是當時韓國人抗日運動的一個光輝縮影。那個年代中,韓國上下不分階層,紛紛以殉國義士為榜樣。韓國國父金九之子、同樣在中國學習飛行、參與過中國抗戰的金信先生,後來成為了韓國的空軍參謀長,他在航空烈士墓為這兩個三千里江山的傑出男兒寫下了「祖國不會忘記您們」的感言。
銘記舊日的友誼,才能締造新的情感。戰爭中的真義,必定能夠化為和平的願景,庇佑如今的每一個人。這就是航空烈士墓給予今人的深刻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