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無錫市自來水總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太湖打撈藍藻。 資料圖片
編者按:首屆通識教育科文憑試即將舉行,為回應學界的需求,通識版隆重推出「尖子必殺技」專欄,廣邀歷屆高級補充程度會考通識教育科A級狀元,每期配合經編輯部精選的熱門時事議題,分享溫書心得,為廣大考生提供在公開試中致勝的「必殺技」。
考生在答題時,可能會出現字數多但分數不高的情況,字數多固然有助內容更詳盡,但若條理不清晰,反而會弄巧成拙。考生可參考以下步驟作答:
1.寫出精簡的主題句;2.引用參考資料並加以闡述;3.引用理論,支持自己的論點;4.輔以具體例子;5.寫作小結,回應主題句。
然而,即使按照這個答題次序,亦有機會發現另一個問題:舉不出貼題的時事例子。而例子正是考官辨別高下的關鍵。這個道理,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但卻未必能真正實踐。考生可以嘗試日後閱讀每一宗新聞時,想一想那是屬於通識教育科的哪一個範疇,以及回答甚麼類型的題目時能夠被應用。
緣由影響解困─溫習三部曲
以藍藻潮為例,一看到這個專有名詞已不難聯想起「能源科技與環境」的範疇,其實這與「現代中國」的關係亦十分密切。
近年,藍藻潮越來越受到關注,特別是2008年發生的太湖藍藻事件,至今仍未得到解決。對於類似的議題,我們在溫習時,主要針對緣由、影響和解決方法。緣由方面,可分為人為因素如工業、農業、城市污染和自然因素。在答題時,若能有專家分析以支持論點,效果更佳。
影響方面,採取多角度的方式立論,從環境、經濟及民生3方面,指出藍藻潮不但破壞生態系統和海水淨化能力,導致水質惡化,影響民用食水,而且1年內當局投入治理滇池和太湖的資金已過百億元人民幣,耗費龐大。
最後,解決方法方面,可分為短期和長期措施作出分析:短期措施包括引入長江水或實施人工降雨來稀釋污染水源;長期措施則是當局加強對工農業及市民的監管,嚴懲違規的非法傾倒廢物行為。 ■杜詠嘉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二年級生、2010年高級補充程度會考通識教育科奪A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