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河北省長張慶偉
北京專家指出,伴隨第一階段省級黨委換屆的完成,多個省市區官員「5678」的年齡梯次結構已基本形成,即省部級普遍由「50後」、「60後」組成;地廳級由「60後」、「70後」組成;縣處級以「70後」為主,「80後」為輔。專家強調,中央在選人、用人上仍秉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年輕化」是幹部選拔的重要條件之一,但不會「為年輕而年輕」。■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凡 北京報道
目前省部級正職官員主要由「50後」組成。在去年換屆後上任的省委書記中,除了江西省委書記蘇榮為1948年出生外,其餘均為上世紀50年代出生。而新任的「省長方陣」年齡結構相對更年輕,以上世紀50年代中期出生者為主體;河北省長張慶偉、福建省長蘇樹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為「60後」人士。
「50後」擔綱省部正職
作為與共和國共成長的一代,這一批省級黨政主要幹部在求學時遭遇「文革」,工作實踐時迎來改革開放,有著鮮明的代際特徵。資深黨建專家、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指出,作為執政黨在全國地方最高層級的領導核心,省級黨委換屆事關長遠。此輪人事更迭事關「十二五」規劃乃至「十三五」規劃的穩步落實。在省級主要領導幹部選任的思路上,須考慮未來5到10年發展任務的需要,形成更合理的幹部建設梯隊格局。
在此次地方黨委換屆中,一批「60後」、「70後」官員走向施政前台,格外引人關注,比如最年輕地、市、州委書記的紀錄就不斷「被」刷新。對此,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長江後浪推前浪,很正常,是歷史的必然。他表示,在班底結構方面,仍會堅持「老中青結合」的梯次配備,由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中年人掌舵,對年輕人委以重任,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
分析認為,媒體關注的最年輕地、市、州委書記群體中,有不少擁有可圈可點的工作歷練,因在一系列重大考驗中深孚眾望而脫穎而出。
自治區「60後」常委多
新疆、內蒙古、西藏、廣西四個自治區換屆完成後,產生「60後」省級黨委常委共23人。其中,內蒙古自治區13名黨委常委中有7名是「60後」,成為首個「60後」黨委常委多於「50後」的省區。汪玉凱表示,民族自治地方的條件相對艱苦,客觀上需要敢於創新的中青年幹部闖出一番事業;同時,這也有助於優秀幹部在歷練過程中學以致用,熟悉地區之間的差距,豐富實踐經驗。
葉篤初表示,中央在選人、用人上一直秉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綜合考量官員的道德與能力。「這是選任幹部的基本尺度,而年齡等具體尺度是多樣的。在人事調整中有時不能一步到位,需要有過渡、磨合、微調。」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也表示,在換屆過程中,既要考慮專業、能力結構上的合理性,又要考慮個性特點與工作閱歷、工作經驗上的互補性;既要大力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又要科學使用好其他年齡段的幹部,不唯年齡取人。
竹立家說,經過近15年的循環,公務員年齡梯次結構基本上趨於合理。年輕幹部的增多突破了以往「論資排輩」的限制,有助於增加組織活力,也在客觀上對組織內原有成員構成激勵,有助於消除官僚倦怠。「不過,一個人的德行、本事,不能由年齡來決定。如果僅以年齡作為衡量標尺,就有可能把一些不夠稱職的、道德水平不高的提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