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稿費與文字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自由撰稿人的生活。 網上圖片

晨 風

 早年當「御用記者」時,做自由撰稿人曾是我的夢想。

 想像中,自由撰稿人不用朝九晚五在辦公室熬人際關係,不用整天為「命題作文」消得人憔悴,不用把大好年華浪費在「過堂」般的選題會上;也不用經常低三下四地拿著稿子請上級審批。我以為,自由撰稿人類似集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為一身的「小農」,靠頭腦中的思絮以及手中的筆就能混上一碗飯吃。不敢奢望這碗飯有多豐盛,只要白菜豆腐窩頭就很好了。自由地吃自家田裡種的糧食,生活再簡單也必定是香甜的。

 為了這個理想,我成了報社最先使用電腦打字的記者之一,時時想逃出專業記者的束縛去開闢新生活。雖然領導最討厭本報記者宣揚當自由撰稿人的志向,但我依然不放棄在謀生之餘小試牛刀。

 在北京媒體興起社會大特寫的年代,我也曾迷上社會特寫,寫過幾篇不成熟的稿子發在社會刊物上。收發員在報社大廳高聲喊我去取稿費單時,常有同事側目,認為我在「吃裡扒外」。那時多數同事都很實際,要不就老老實實寫內稿以博評上官方新聞獎項,要不就邊當記者邊開公司賺錢,我卻有空就騎自行車出去瞎轉。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稿費單子,少則十幾元,多則幾十元,百元左右的就算是「巨款」了。那時北京多數報刊的稿費標準都是千字50元,千字百元就算是很高的了。如此稿酬對一個有固定工資的記者來說算是額外收入,但靠其謀生卻根本不可能。憑掙這點兒稿費的本事想離開體制內的鐵飯碗,傻子也不敢。

 在報社改革中,我曾負責過一塊發展空間廣闊的版面,忙得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幹活兒,自由撰稿的理想就暫時放下。後來當了機動記者只發基本工資,收入按發稿量算,因與領導關係不好稿子總上不去。為改善經濟狀況我便重操舊業寫起外稿,謂之「堤內損失堤外補」,聊以在艱難時期過得稍稍滋潤一點兒。 

 北京的報刊媒體從業者往往是雙重身份,在本報的採編可能就是外報的作者。一個看來木訥的本報編輯,說不定就是外報一個才華橫溢的寫手。所以一些編輯很能體諒作者的處境。有時為了留住優秀作者,編輯會去總編室要求特批提高好稿的稿酬,但多數時候編輯對稿酬數額無決定權。上世紀90年代末期,某次一位作者受約為本報版面寫了篇才華橫溢的言論,總編室開出的稿酬僅是100元,從此白白流失一位優秀作者,後來聽說那位作者放棄文字下海做生意去了。

 然而低稿酬依然擋不住癡迷者對文字的追求。本報社曾有位記者仗著名記身份,公開在工作之餘採寫社會稿件,以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以及社會知名度,還揣著能在北京擁有住房的夢想。通常在大家吃午飯的時間,他就抽著煙趕寫外稿。他說一年裡手都寫出了老繭,賺了一萬元。在1995年,一萬元是個很大的數字,讓人羨慕不已。後來沒過多久,這位名記竟積勞成疾中年早逝了。 

 幾十年來,物價翻了幾番,各行各業收入都在年年提高,只有稿酬標準如冰點一般停在古老年代。目前我國的稿酬標準,依然遵照1999年國家出台的千字30—100元的報刊稿酬指導價。有些很有名氣的刊物,稿費卻少得可憐。不久前一朋友即興給一家雜誌寫了篇言論,發表前編輯來電反覆要求修改,如此重視讓他有點兒受寵若驚。發表後寄來了稿費——50元,還不夠在北京打一趟中等距離的出租車、去普通餐館吃一頓飯。這樣的稿費讓作者心生屈辱,於是決定不再與那家刊物打交道。

 當代中國真正能自由地以寫作謀生的,僅是極少數著名作家,有些暢銷書作家甚至上了富豪排行榜。但對絕大多數寫作者來說,收入甚至難以達到北京最低工資標準。據公開媒體資料顯示現在全國靠稿費為生、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撰稿人,不超過1000人,而且其中多數人活得很窘迫。看到報刊上一位自由撰稿人的自述:他在辛勤勞作後,稿費單子終於如雪片般飛來,但每張面額都是十幾元、二三十元。靠這樣的「豆腐塊」稿費養活自己,簡直是天方夜譚。

 目前我國刊物中稿酬較高的是思想性較強的報刊及新興媒體,稿酬最低的是文學類刊物:一篇萬字左右的散文或是小說,稿費只有千元甚至幾百元。前幾年有位著名中年女作家早逝,據說半生為作品嘔心瀝血筆耕不輟,但去世時平生所有積蓄還不夠給自己買個小房子。

 中國刊物從業者的收入並不算低。在北京,一個勤奮的編輯記者,月收入萬元上下的並不少。在無房貸國車貸的壓力下,足以活得很體面。但往往員工收入很高的刊物,開出的外稿費卻很低。比如本報記者寫一個頭條是一兩千元,但一個外稿的精彩頭條卻頂多付三四百元,有的甚至只是一二百元,這樣的低稿酬極大地降低了報社的成本。並非文字行業不值錢,而是自由撰稿不值錢。有支筆就能幹,如此低門檻的行業自然容易供過於求。雖然編輯總在抱怨爛稿一堆好稿難求。

 剛剛改革開放的年代,就有作者去報社爭取自己的權益。在圖片每張稿酬僅在40元的1998年,有位自由攝影者一張圖片的開價就是500元,說其中包括請名人的公關費用、交通費等。他的要求讓編輯左右為難,怕失去優秀的圖片,又開不出那麼多稿費,那時報社一個版面的稿費總共才有500元。文字作者就沒有那麼強的底氣,頂多去一稿多投彌補損失。

 其實,自由撰稿人看來足不出戶就能產出,卻是個「高危」行業,注定都是「賒賬」,收入毫無保障。你必須提前預支時間與精力,到頭來卻可能是廣種薄收甚至顆粒無收。胸懷廣闊的可自我安慰說寫文章就為給自己看,肚子卻不是那麼高尚的。在效率至上的時代,真想靠筆吃飯的,最後還可能被逼上御用之路。為了賺得豐富回報,有人給企業家寫傳記,有人給企業寫軟文。

 自由撰稿是個古老的行當,從巴爾扎克到魯迅都能靠稿費為生。巴爾扎克沒有暴富,卻也用筆養活了自己得已建立文學偉業;魯迅、老舍、張恨水時代的中國文人,出一本書的稿酬甚至能在北京買個不大不小的四合院。文人用一支筆能養活全家的時代,是自由撰稿人的黃金年代。據說在國外以及港台地區,有些優秀作者靠寫專欄也能進入中產。在北京靠寫專欄為生,即使筆耕不輟發表率也很高,充其量也只能勉強餬口。

 假如你在報刊上有幸每周發一篇言論,就是以破例高稿酬的千字300元算,每月也最多收入兩千元左右。與北京最低收入相當,不如剛入職的大學生,更不到保姆的平均收入。而他的支出,則是可能用一周時間策劃這篇稿子的思路。可惜,思想是不付酬的。對多數自由撰稿人來說,免談進入什麼小康、中產,只能算個低收入的苦力而已。所以有志此行者,最好把自由撰稿僅當業餘愛好。哪怕白天去賣青菜,晚上犧牲睡眠在電腦前敲打一番,也能聊以安慰精神的飢渴。

 低稿酬壓抑了多少民間創造性?壓抑了多少草根的文字夢?少有人關注。只知以自由表達思想為業,是個很奢侈的夢想。

相關新聞
百家廊:稿費與文字夢 (2012-03-06) (圖)
翠袖 乾坤:夢想賣菜 (2012-03-06)
海闊天空:誤解令人傷心 (2012-03-06)
琴台客聚:大煞風景 (2012-03-06) (圖)
杜亦有道:不敢怠慢 (2012-03-06)
思旋天地:互補共榮 (2012-03-06)
詩幻留形:茶與書 (2012-03-06)
百家廊:春意正濃 (2012-03-05) (圖)
翠袖 乾坤:星耀與星沉 (2012-03-05)
跳出框框:當官要廉潔 (2012-03-05)
琴台客聚:議員乞加薪有感 (2012-03-05)
生活語絲:斯大林、女兒、曾孫 (2012-03-05)
思旋天地:政治智慧 (2012-03-05)
網人網事:美國總統家的沙發 (2012-03-05)
百家廊:美餐加格達奇 (2012-03-02) (圖)
翠袖乾坤:友誼的條件 (2012-03-02)
古今談:中國的能源希望在藏北 (2012-03-02)
琴台客聚:圖騰與禁忌 (2012-03-02)
杜亦有道:世事兩茫茫 (2012-03-02)
一網打盡:負責任的資本主義 (2012-03-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