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專家指,民間資金太多但難投資,而民間小企多但融資難。 資料圖片
專家指出,在正常年份,民間借貸維持在20%左右的年利率;在銀根緊縮的背景下,則暴漲至60%以上。但由於正規金融部門難以滿足民營部門的強烈融資需求,企業不得不飲鳩止渴,各類民間金融應運而生,大行其道。郭田勇指出,從2003年銀行改革以後,銀行業一直呈現「暴利」,存在相對壟斷的問題。
「內地的銀行市場准入並沒有完全放開,銀行業不是說誰想開就能開的,牌照並沒有放開,准入門檻非常高。」郭田勇認為,市場化改革應是雙規並行,要打破國有商業銀行及大型銀行的壟斷局面,降低金融機構的准入門檻,進一步開放市場,真正扶持起民間金融,將之納入合法化、陽光化的軌道;另一方面須逐步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
實體經濟低下 銀行仍獲暴利
由於去年貨幣政策趨緊,直接傳導到信貸市場,各商業銀行控制信貸額度,中小企業獲取貸款更為艱難,民間借貸市場成為企業最後的「救命稻草」。企業對民間借貸市場融資需求的增加,導致民間借貸量價齊飛,借貸規模不斷擴大,借貸利率急劇攀升,違約風險也無形增加。
在中小企業遇困之時,銀行業卻一枝獨秀,利潤處於歷史上的最好時期,與實體經濟「冰火兩重天」。數據顯示,商業銀行去年平均日賺約28.5億元,銀行業上市公司幾乎貢獻了全部上市公司淨利潤的一半。在內地商業銀行1.04萬億元人民幣淨利潤中,非利息收入僅佔比不足20%,顯示出利差收入仍是中國銀行業淨利潤的重要來源。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教授胡星斗稱,中國存貸款利息差遠高於發達國家,使得企業貸款利滾利,實體經濟利潤率極其低下;正規金融的高貸款利息,又帶動和維繫了民間高利貸,從而使得難以獲得正規金融支持的民營企業融資成本越來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