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耄耋媽姐復籍夢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絕大多數倖存自梳女紛紛恢復國籍。

 去年底,在廣東省順德、東莞兩地僑務團體機關熱心協力下,46名「海歸」自梳女重獲戶口。事件揭露一群上世紀30年代到南洋當住家女傭的媽姐,漂泊半生貢獻家鄉,但當告老返國後,卻因海外身份,不能恢復國籍,公民養老待遇她們享不到,苦無依靠下甚至未能安享晚年。歸國20年後,如今,她們終能領養老金、享醫保社保,但遺憾的是,仍有部分復籍無期。 ■香港文匯報記者肖郎平、熊君慧

 梁檢群,東莞望牛墩上合村人。十八去,八十歸,當她重新成為中國公民之後,已經是94歲高齡。老人拿到復籍證書和戶口本後顯得很平靜,但她年過七旬的弟弟三次泣不成聲,「回來了,總要有個戶口才叫落葉歸根,現在我覺得很安慰。」

 上合村的陳有娣依然記得,當她抵達新加坡做工的地點時,一些即將返鄉的年老同胞數著錢對她說:「這裡地上都是錢,慢慢賺吧。總會回去的。」2011年9月7日,拿證的那天,陳有娣比平時早起一個小時,還將小辮子整齊而巧妙地盤起來。

 順德冰玉堂娥姑太較特別,她沒有堅持自梳到底,而選擇了結婚。不過,先生去世和女兒出嫁後,娥姑太就回到老家。如今,她又更進一步恢復中國國籍。為何不留在新加坡跟著女兒養老呢?老人反問說,「老了,86歲了,跟著她幹嘛?」

46名自梳女先行

 梁檢群、陳有娣、娥姑太都是上世紀30年代數以千計往南洋打工的自梳女。梁園雖好,終非故土。絕大多數南洋自梳女最終選擇葉落歸根。

 她們普遍已在90歲以上。陳有娣甚至不記得自己多少歲,也不記得生日。她的年齡坐標是本村的同齡老人,那個老人100歲了,於是,她也就100歲了。工作人員為她確定了一個法律意義上的出生時間——「1911年1月1日」。

 2011年1月21日,首批14名恢復中國國籍的自梳女都來自順德冰玉堂。此後,東莞市32名自梳女也順利復籍。東莞目前倖存自梳女約60名,其中南洋媽姐46人,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數字相比,後者去世近半;除了無法辦證的,約七八成已恢復國籍。順德30多名倖存者中23人為海外身份,恢復國籍的也超過一半。

國家是最後歸宿

 為什麼她們要在國家身份之間倒騰?老有所養是第一考慮。

 媽姐們真正攢足養老錢的很少。梁檢群18歲下南洋,當時家裡兄弟姐妹九人,生活困難,一家人靠她打工的收入幫補家用。回國後,她從攢下的10萬元中拿出一筆錢蓋了間房,然後靠積蓄獨自生活,坐吃山空,日漸窘迫。

 失能,積蓄耗盡,是她們最大的顧慮。沒有國籍和本地戶口,就不能享受醫保和社保,珠三角富裕農村每年的分紅也沒有份。有的姑太生病住院,一次花去幾千元,壓力很大。恢復國籍前,順德均安鎮僑聯需要為她們遞交特殊申請,才能享受住院醫療的社保優惠,但不能享受門診優惠。

無力出國續簽證

 衰弱到無法跨國奔波辦理簽證,也是迫使她們選擇恢復中國身份的原因之一。在回國之初的頭幾年,部分老人還偶爾返回東南亞,辦好簽證再回來,隨後就慢慢失去聯繫,直到護照失效甚至丟失。十二姑抱怨,手續複雜難懂,而且每隔一年半要跑到香港甚至回新加坡辦理,非常不便。

 沒有中國身份還會帶來遺產繼承問題或生活不便。東莞常平鎮的周月笑姑太舉例說,供電公司要求辦理銀行賬號用來代扣電費,但是她沒有身份證,只能用簽證去辦銀行賬號。但最擔心的還是醫保無法落實,畢竟年老病多,於是十有七八提出恢復國籍。周姑太說,「在那邊老了,搵不到食,現今中國又咁好,是不是?本來也是中國人,應該給中國人身份。」

相關新聞
中國海洋執法 年逾14萬次 (圖)
專家解讀:海洋執法 非軍事行為 (圖)
華海監船巡航釣島 日船跟蹤 (圖)
學者籲組建國家海岸警備隊 (圖)
人民日報:美有意混淆航行安全與主權爭議 (圖)
濟州海軍基地 韓防長指中國船可停靠
楊潔篪:涉台涉藏問題 美應恪守承諾
最後的自梳女二之一:復籍 (圖)
耄耋媽姐復籍夢圓 (圖)
暮年感慨無子女送終
「特別通道」姍姍來遲 (圖)
我湊大李光耀子女
貢獻家鄉 故土反哺
話你知:自梳習俗 (圖)
聚焦中三角攀登第四極系列專題之五 (圖)
跨省域整合關鍵 破行政區劃束縛 (圖)
學者倡設中游城市聯席會議制 (圖)
「小三角」呼之欲出 (圖)
由易到難整合 交通旅遊先行 (圖)
建利益補償機制 助推城市群發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