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是對出洋自梳女最貼切的寫照。」熟悉自梳女歷史的東莞老人坤叔說,每個自梳女的背後,都有一個悲慘的故事。她們大多數是為了貧窮家庭裡的兄弟做出犧牲的人,付上自己的青春和相伴一生的落寞。
均安鎮沙頭村委員黃先生表示,沙頭村1900年前後去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媽姐最多,她們每隔一兩年把工資、衣服、食物、藥品、用具等郵寄回來,對當時村民來說解決很多生活方面的問題。此外,自梳女還熱心家鄉事務,比如捐建或翻修小學、祠堂、村福利會等。
付出青春 老人院渡餘生
在慷慨幫助家人和故鄉的風光背後,隱藏著她們含辛茹苦的歲月。陳有娣8歲喪母,「家裡很窮,沒飯吃才去新加坡的。」在駛往新加坡的船上,大海茫茫,魚在船邊跳躍,把她嚇得不得了。然而,做媽姐並不輕鬆,有段時間陳有娣要洗七個人的衣服,兩手生瘡「慘過天天擔泥」。 接到戶口本後,她最高興的是終於可以去老人院了,此前她因無國籍而被謝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