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經濟學家認為,2012年中國正處於「經濟—政治」周期的緊要時段,從中國高層到普通民眾都需要和期待改革突破。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內外部環境的變換,原有的改革路徑已遇到困難,必須調整。過去的改革以政府為先導,現在得依靠市場。
既得利益集團施阻力
「中國過去的經濟增長模式決定了總需求結構失衡,從而影響分配結構失衡,再而導致消費佔比不斷降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認為,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改革。
在楊瑞龍看來,儘管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有助於提升消費水平,但在既有增長模式下,收入分配制度是總體政治經濟利益格局的表現之一,它決定於現有的生產方式和政治權力格局,原有改革路徑下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對於進一步改革施加越來越大的阻力。
實際上,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早已在醞釀,但總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據稱,在2007年第一個方案就成型討論,其後幾易其稿,並多次上報國務院又打回重修,最後一稿完成於去年5月,直到今年年初還組織過專門研討,但各方分歧嚴重。即便是接近決策層的政府智囊也對這個方案出爐的前景看淡,年內出爐基本無望。
因此楊瑞龍認為,政府自我改革是改革順利進行的關鍵,需要繼續堅持改革,同時要保持社會穩定。隨著各種失衡和矛盾加劇,包括市場與政府關係的失衡,資本與勞動利益的失衡,不改革就無法保持社會穩定。因此沒有政府推動自我改革,深層次的改革難以推進。當前政府需要認清改革的局面,堅定改革的決心,從利益關係調整的過程尋找改革的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