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葉詠詩受邀成為香港大學「藝術家計劃」的主講人之一,向大學生講解她的音樂之路。
以「樂團不斷進步,水平一直提升」來概括小交響樂團十年來的轉變似乎有點籠統,但自葉詠詩加入以來,樂團的音樂會場數從最初六十多場大大提升至如今近一百場,入座率達93%,當中的年輕聽眾佔了六至七成。
他們多次作海外演出,灌錄了幾張唱片,更重要的是將古典音樂拓展至不同的領域。樂團與不同界別的藝術家合作,如笑匠詹瑞文、駐團藝術家伍宇烈等,除了正規音樂會之外,還創作一些新穎的作品,刺激觀眾的感官之餘,也讓隊員得到更多靈感。
樂團看似橫跨不同的領域,但葉詠詩對音樂的要求從來都沒有改變,她說:「絕對不會犧牲音樂的質素去將就觀眾,只不過表達的方式會有所變動。」也因為她對音樂的堅持,樂師從最初大力反對古典音樂普及化到如今默默地接受這種表演方式。
譬如樂團間中會和流行歌手合作,但葉詠詩直言:「經常有歌手邀請我們替他伴奏,但我們會選人,他們不需要對古典音樂有認識,但必須唱得好。如果唱歌走音、只賣弄樣貌的話,我們完全沒有興趣與他們合作。」除此以外,歌手要願意在音樂會裡加多一點樂團的元素,要懂得欣賞樂團的聲音,「否則你為甚麼要一個樂團幫你伴奏?」
而樂團與笑匠詹瑞文的合作也是一個突破,畢竟樂師在音樂學院學習的都是最經典的作品,他們畢業後加入樂團,一定希望可以演奏馬勒交響曲、柴可夫斯基交響曲等。「有隊員覺得他在搞笑,認為是對古典音樂的冒犯,但經過溝通、解釋後,他們會理解,他們在台上也會笑。如果詹瑞文在搞爛gag,樂師不理睬的話,表演會失色不少。」
葉詠詩現在也積極開拓更多可能性,樂團近兩年舉辦了多場「BB音樂會」,近期開始做一些室樂系列,在大會堂、藝術中心有午間音樂會,也在大專院校舉辦室樂演奏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