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健是現今國際樂壇上最優秀的大提琴家之一,他1969年生於上海,四歲開始隨父親學習大提琴。1979年6月,美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斯特恩(Isaac Stern)來到中國,向文化部點名要求聽王健演奏。後來在斯特恩的鼓勵與支持下,王健赴美學習,1985年進入耶魯大學修讀音樂。王健後來在美國樂壇被譽為中國大提琴神童。
大提琴給人一種沉穩、厚重、內歛而不張揚的感覺,這與王健的性格有點相似。「不知道是天生的還是巧合,也許是我的專業影響了我,但我天生的性格就是這樣,內斂不張揚的性格本質從來沒有改變。」他喜歡大提琴並非沒有原因。
音樂是最好的朋友
愈成功的人,他們的心靈便愈孤獨,因為他們總是走得比別人快,而王健也是一個害怕孤獨的人。「人生在世,我們總是害怕孤獨,所以每天我都會見很多朋友,與他們聊聊天、交流一下,透過這些互動,來證明自己並不孤獨。」那大提琴可是他最佳的「伴侶」?
「樂器就是樂器,它不過是一個工具。然而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它就不只是一個樂器、一個木盒子,而是一個偉大的、具有歷史價值的藝術品。」大提琴對他來說或許只是他職業上必須具備的一件樂器,但音樂則不同,音樂才是他最好的朋友。「音樂和人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音樂世界裡有很多作曲家,能看到當時社會上一些美好的東西,如果能在音樂裡感受到這些東西,自然會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獨奏音樂家過著穿州過省的演奏生涯,不管去到甚麼地方,因為停留的時間很短,通常都不會認識很多人。「有人問我會不會覺得很孤單,可能從外人的角度來看,我們這些獨奏音樂家很孤單,但我們永遠將音樂帶在身邊。一般人的精神世界跟他們的家庭、工作、朋友、親戚相互連結,而我們的精神就是音樂。」
王健走過很多坎坷的路,經歷過很多痛苦,但他慶幸自己愛上音樂,因為音樂讓他感到安心。「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種感受,但一旦感受到,就會是一種非常偉大的藝術。」他指出,在各種藝術當中,繪畫一般都是畫出一樣物件,寫文章就是寫出一些事情,兩者都是具體性的,相對來說,音樂是最抽象的一種,也較難去理解。「話雖如此,但音樂卻很容易成為你一輩子最忠實的朋友。有時候,音樂可以是你心情的反映,而且它的變化性很強,最後表現出來的情感並沒有定義。可以在快樂中聽到憂傷,在憂傷中亦可以聽出希望,輕快中又可以聽到憂鬱,憂鬱中又能聽到興奮。」
從音樂到家庭教育
這一代的孩子受社會、家庭因素影響,他們未必喜歡音樂,家人卻要求他們必須學習一些樂器作為競爭的條件。王健說,如果孩子對這個樂器本身沒有愛,會很痛苦,家長也會跟著痛苦,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做音樂家。當然,也並不是說是為了做音樂家才去學習音樂。「某程度上,應該讓孩子們試一試。」但他提醒家長,不要由自己的角度出發去看這件事情,以為自己喜歡,孩子就會喜歡。成年人的感覺與孩子的感覺是兩碼子的事。「雖然他是你的孩子,但他並不是你。這是很可貴、卻又很危險的一種文化,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產物、產權是不對的。」
孩子應該有自己獨立的靈魂,雖然他是我們最親的人,但別忘了他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予以尊重。王健曾經看過很多家長不尊重孩子,令孩子在成長階段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甚至導致家庭悲劇。「在這方面外國的家長做得比較好,他們在愛孩子的同時,也會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你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東西,就算他喜歡,也會被你弄成不喜歡。反之,在外國家長的眼中,音樂是他們的精神伴侶,他們會把這個伴侶介紹給孩子,盡量提供渠道讓他們接觸這門藝術,就算日後不學音樂,長遠對孩子也有好處。」
現在的孩子成長環境比較優越,與王健小時候學習音樂的艱辛經歷可謂差天共地,很多人歎息現今的孩子不懂得珍惜,沒有因為條件比較好而更努力學習。王健對此反而很諒解,他不想任何人再走回以前那種艱苦的生活環境。「其實我蠻羨慕現在的孩子,他們的生活很好,物質豐富,想要甚麼就有甚麼。但因為我沒有孩子,對他們的情況不太理解,聽說他們常常在網上玩遊戲,跟朋友亦不會有交流,其實這是很不好的事。」雖然以前的生活環境不理想,但是很奇怪,他在那種環境之下反而找到人情味和對美好生活的希冀與渴望。「這是藝術家很珍貴的特質,如果沒有追求美好的慾望,是不能成為藝術家的。艱苦的環境激發了慾望,是一件好事,但我不想孩子回到那種狀況,因此要怎麼刺激現在的孩子去追求美好是一件值得探討的事。」
機遇與實力缺一不可
有人說王健在十六歲的時候被伯樂斯特恩相中,從而展開了在海外的學習生涯,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遇上伯樂,王健也從不否認自己是多麼的幸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實力和運氣。很多有才能、有實力的人,因為缺乏被發掘的機會,以致不能成功。」斯特恩的出現的確開拓了他的音樂生涯,但他被人稱為「大提琴神童」卻不只是機遇,實力才是其中的關鍵。他認為,機會是靠實力累積出來的,有實力,機會出現的機率才會增加。「很多演奏家都不是一夜成名,他們靠的是比人強的實力,以及把小機會變成大機會,一次一次累積下來才成功。」
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演奏家一夜成名,但他們大多因為實力不夠,很快就會退下來了。「作為藝術家,天賦非常重要,所謂的天賦,對音樂家來說,就是能在音樂的旋律當中聽到情感。有人一下子就能從旋律中找到感覺,這就是天賦。」顧名思義,「天賦」是天生就有的東西,但就算擁有天賦,也要從小培養,才會變得愈來愈敏感,再透過對學器的掌握,把對聲音的敏感反映出來。總的來說,天賦是演奏家天生的條件,必須加上後天的培養才能走向成功。「舉個例子來說,你和朋友一起去唱卡拉OK,有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唱得很好,他可能沒有學過唱歌,但一唱出來的聲音就是悅耳,為什麼?因為他天生能在音樂中找到感覺。俗語有話『天才也需要後天九十九分的努力』,但最重要的是也要靠『一分的天才』。」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聯合播出之《文化名人面對面》。節目逢星期日下午三時至四時在普通話台播放,港台網站(rthk.hk)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