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中國與歐洲都致力於推動國際格局多極化,一個健康、穩定、持久的中歐關係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而在新形勢下推動中歐關係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是雙方共同的期待。如何進一步充實中歐關係的戰略內涵,筆者認為中國與歐洲應在以下四個方面攜手促進共同發展。
第一是要保持中歐關係全面發展勢頭
近一時期,中歐關係發展勢頭很好。在政治領域,不久前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十分成功,氣氛友好、成果豐碩。這次會晤規劃了今後一個時期中歐關係的發展方向,確定了雙方合作的一些重點領域,向世界發出中歐攜手共進、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明確信息。在經貿領域,在去年世界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中歐貿易逆勢上揚,貿易額達5600多億美元,歐盟連續八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也即將成為歐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歐盟對華投資達63億多美元,迄今累計投資達700億美元,在華建立了兩萬多家企業。中國在歐投資也方興未艾,歐洲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一大投資目的地,去年中國企業對歐投資增長94.1%,達42.8億美元。在人文領域,雙方交流不斷增加,涵蓋科技、教育、文化、青年、旅遊、衛生等諸多領域。
第二是要抓住機遇,深化合作
當前,中歐關係進入到一個相互依存更加突出,利益融合更加緊密,關係互動更加深入的高水平發展階段,它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是政治合作的機遇。2012年內,中歐高層將繼續保持頻密互訪。第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中歐政黨高層論壇、以及下半年的第十五次中歐領導人會晤都已列入雙方議程。除了機制性交流,雙方領導人還保持經常溝通。這些高層交流與對話對雙方加強政策協調、規劃合作方向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政治引領作用。
二是戰略合作的機遇。加強全球事務合作是中歐關係戰略性的重要內容。中歐作為國際格局中的兩支重要力量,在促進全球及各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上都負有共同責任。氣候變化、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伊核、反恐、打擊海盜、糧食安全、自然災害,這些全球性挑戰都需要中歐加強協調、共同應對。
三是務實合作的機遇。當前,雙方都進入各自發展的關鍵時期。中歐產業結構互補性強,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和歐洲2020戰略重點相似、契合度高,為雙方在後危機時代拓展合作空間提供了重要契機。中歐在關乎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點領域,已開始規劃和梳理合作框架和項目。
四是人文交流的機遇。中歐友誼歸根結底是雙方人民的友誼。人文交流必將為中歐關係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在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推動下,今後一段時期中歐人文交流將乘勢而上,進一步增進雙方民眾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中歐人文合作將進入機制化、規範化的軌道,中歐友好將深入人心、歷久彌新。
第三是要夯實基礎,實現共贏
中歐關係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但這個基礎還需要進一步地、持續地築牢。一是要築牢政治互信的基礎。雙方都要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發展模式和價值觀念。雙方只能不斷地增進相互之間的溝通、協調與合作。合作促進互信,互信推動合作。二是築牢經濟合作的基礎。在保持目前經貿合作的水平上,還要穩重求進,充分利用雙方不同發展階段的差異,實現優勢互補;充分拓展雙方的市場需求,尋找新的合作領域,實現互惠互利。中方將與歐方一道,在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方面加強協調,為雙方企業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創造更多的市場機遇和發展空間。三是提高認知水平。中歐有50多個磋商機制,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對話體系。在新形勢下,雙方有必要把這些對話機制用好、用足,加強政策協調、落實後續行動,不斷豐富中歐合作的內容,服務中歐共同發展的大局。
第四是要管控分歧,擴大共識
中歐地處歐亞大陸兩端,雙方歷史、文化、傳統、理念、社會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加之一個最大的新興發展中經濟體和一個最大的發達經濟體,雙方關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分歧在所難免,關鍵是要客觀理性地看待,穩妥謹慎地處理。目前,雙方需要管控好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意識形態問題。中歐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政治體制,但這並沒有影響我們這三十多年不斷向前推進合作。「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中國人處世做人之道,這也可以作為處理中歐間不同意識形態問題的哲學信條。另一個需要管控好的是經貿問題。經貿合作是中歐關係中的一個「亮點」,同時又是一個「難點」,雙方不斷上升的貿易量,不斷增加的投資額,不斷擴大的合作領域,必然會產生一些分歧和摩擦。但這是雙方合作上升中發生的問題,也是階段性的問題。雙方可通過平等協商來解決,而不宜動輒搞反傾銷調查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這既不利於問題的解決,也有損於雙方長遠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