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反對派爭奪「超級區議會」議席難以調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14]     我要評論

徐庶

 對反對派而言,參選「超級區議會」議席,最理想的策略是平均分散「擁躉」的投票。參選「超級區議會」議席,可以利用選舉辯論的平台,催谷選票,直接推動分區直選候選人的勝算。反對派政黨自然寸步不讓,在爭奪「超級區議會」議席上爾虞我詐。公民黨黨魁梁家傑面對著分裂的情況,大聲呼籲「要以大局為重」,但各政黨都知公民黨一直是在搵民主黨及其他反對派政黨笨,所以分道揚鑣成為了各黨派的「最理性」取向。

 九月份的立法會選舉,有兩個新的現象:第一,增加了五個「超級區議會」議席,而五個分區直選選區都會增加了一個議席。所以各政黨都採取了新的策略進行角逐。由於分區直選比較容易「博大霧」,大約取得兩萬八千票到三萬二千票,就可以取得一席。所以,各政黨都在研究分拆名單,以多條名單參加分區直選。這樣一來,無論是反對派或者是建制派協調的難度都大大增加,惟有各自為戰,內部進行競爭。

反對派爭出線明爭暗鬥

 第二,由於取得分區直選的議席比較容易,令到今年「初哥型」的參選人不少,不少「政壇老將」在分區直選中很容易計算自己得票多少,得勝的把握非常大。所以老將都放棄了參選「超級區議會」的議席。因為「超級區議會」選舉是全港一個選區,所動用的資金非常龐大,動員的助選團人數也非常大,並且要取得廿三萬票以上,才有較大的勝算;但是未來的選情不明朗,參選人太多了,回報率只有一個議席,投入大而得益小,所以規模較大的黨都決定不派出黨內明星競逐。打仗只能巧勝,不宜不計成本不計勝算盲動地搏殺。

 對反對派而言,參選「超級區議會」議席,最理想的策略是平均分散「擁躉」的投票。但所有反對派政黨都明白一個道理,參選「超級區議會」議席,可以利用選舉辯論的平台,介紹和推廣自己分區直選的夥伴及政綱口號,節省宣傳經費,事半功倍,催谷選票,會直接推動分區直選候選人的勝算。這是選舉的制高點,為兵家必爭之地。如果失去了「超級區議會」的參選資格,分區直選也會被大政黨吃掉,影響今後的發展和生存,所以,小型黨派決不讓步。

 民協一月份就要求反對派陣營進行協調,民主黨採取了拖字訣,推說要參加行政長官選舉,抽不出時間,一直沒有展開協商的工作。其實早知道其他小型政黨缺乏十五個區議會議席的提名,民主黨早已決定派出兩張名單(涂謹申及尹兆堅出戰,尹兆堅出身街工,被民主黨挖角,激起兩黨矛盾)。但街工、民協認為民主黨並沒有協調的誠意,認為協調機會很小,準備自己派人角逐。民協已經派出了馮檢基。街工準備派出黃潤達。工黨李卓人在背後極力支持街工不再協調,獨立參選,「要把工黨的聲音帶入立法會」。

 街工只有五名區議員,因此他們正尋求新民主同盟、工黨,以及獨立反對派區議員的支持,希望得到他們的提名而取得「超級區議會」議席的入場券,現時只差數票。

 儘管4月12日反對派會進行內部協調,但是小型黨派對協調並不樂觀。只有公民黨黨魁梁家傑面對著分裂的情況,大聲呼籲「要以大局為重」,「三個名單共同宣傳效果會最好,否則益了建制派」。其他小型黨派則說:「民主黨三佔其二,協調只不過是一個形式,除非民主黨放棄兩張名單」。分道揚鑣成為了小型黨派的取向。如此一來,反對派陣營至少有七張名單參選。其中民主黨和公民黨三張名單,馮檢基、黃潤達及反對派政黨都有可能派人參選。

公民黨志在搵民主黨笨

 若涂謹申最終出選「超級區議會」議席,其所屬的九龍西議席將騰出給新人出選,至於何俊仁、李永達會繼續留守新界西,因為志在必得,沒有風險。港島由副主席單仲偕領一張名單;九龍東由胡志偉領軍;新界東兩張名單,由黃成智及副主席劉慧卿領軍。

 余若薇的動向虛虛實實,要看反對派內部的調動而定,是否繼續留在香港島分區直選,放在公民黨名單之第三位?公民黨也打算推出司馬文選「超級區議會」議席。但是,他是荷蘭人,必須辦退出外國國籍的手續,變數很多。如果他不能出選,將會由陳琬琛替補。公民黨現在舉棋不定,是因為形勢惡劣,期望通過民意調查,看清楚形勢,然後調動捉襟見肘的人手。司馬文若能退出荷蘭國籍,他很可能參加港島的名單。郭家麒入港島,公民黨則失去新界西。

 如馮檢基決定走「超級區議會」之路,民協準備九西選區將由民協副主任譚國僑出戰,主席廖成利在新界西參選,首次涉足的九龍東則由黃大仙區議員許錦成試票源實力。

相關新聞
反對派爭奪「超級區議會」議席難以調和 (2012-04-14)
建制派飯局為大和解締造良好氣氛 (2012-04-14)
CY當選呼喚獅子山精神回歸 (2012-04-14)
止戈為武:空軍加速提升遠程投送能力意義大 (2012-04-14)
伊朗石油武器的象徵意義 (2012-04-14)
解惑篇:私人提出「雙非」修例效果存疑 (2012-04-13)
從「香港製造」到「香港創造」 (2012-04-13) (圖)
梁振英需以新思維應對新局面 (2012-04-13)
西方走廊:「放大」中國凸顯美國欠佳心態 (2012-04-13)
管見集:從建制派飯局看團結社會各界 (2012-04-13)
單軌列車可解交通之困 (2012-04-13)
來論:新特首 新氣象 新希望 新局面 (2012-04-12)
西座內望:公民黨又搵民主黨笨 (2012-04-12)
《蘋果日報》抹黑「大和解」居心險惡 (2012-04-12)
為理明言:政府應檢討港鐵可加可減機制 (2012-04-12)
香港要實現大和解大團結 (2012-04-12)
《中國戰略縱橫論》的戰略眼光 (2012-04-12)
解惑篇:正確理解中聯辦在港職能 (2012-04-11)
龍聲飛揚:促進社會和解團結 聚合治港智慧力量 (2012-04-11)
志強時評:循法律途徑解決「雙非」難題 (2012-04-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