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寧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
近日土瓜灣有警察電單車與的士相撞,交通警員墜地受傷,途人紛紛上前提供協助,有的安撫警員,有的打開雨傘為其遮擋太陽,有的阻止其他汽車靠近。大家分工合作下,受傷警員終順利送入醫院接受治療。
事實上,香港每日都發生大量的好人好事。只是負面情緒仍時有湧現,例如有人認為「香港的好人死清光啦」;有人認為「自己炡ㄟ筏魙i,要我幫人」;有人認為「我好忙,唔好煩我」。好人好事恍似微不足道,但是必須指出,它們組合起來,就是社會道德的具體表現。若然把這些好人好事表揚開去,有助提升社會道德水平。
湖南衛視正播放名為《平民英雄》的節目。該節目的特點是以每天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普通市民為主角,展現其經歷中的英雄故事。曾有一集便播出在一幢大廈八樓的陽台上,一名兩歲大的小孩卡在五厘米寬的防盜窗上。小孩手腳不斷在高空揮舞,大聲哭泣,情況極之危急。平時甚少交往的鄰居見狀,雖然高聲向該單位的住客呼叫,但是並無反應。他們即時伸出援手,有些從家中搬來棉絮和床單鋪在樓下,有些嘗試去撞該單位的門,還有一名60歲的長者竟然沿著水管向上爬。幸運地有名中年男子挺身而出,在毫無安全裝備下,沿著頂樓邊緣行走,救回小孩一命。該節目已在內地迅速走紅。該節目可通過普通市民的經歷,樹立榜樣,告訴每一位市民都可以多行一步,提供協助。
香港有電視台已製作類似表揚好人好事的節目,如《感動香港年度人物評選》,把好人好事帶到電視機熒幕前。但是有關節目播放次數不多。該類型的節目可進一步深化和常規化。
現時,政府已有委員會與媒體合作,製作公民教育的特輯,例如婦女事務委員會與港台合作的《女人多自在》、與香港公開大學和商業電台合作的《一人一大學》、公民教育委員會與港台合作的《緣來有段故》等。政府可考慮通過有關委員會,與電視台合作,以社會的好人好事為材料,製作節目。必須強調,該節目的目的並不是要將政府的道德觀念強加於觀眾,也不是要抄襲《平民英雄》,亦不是要炒作煽情。其目的應是加強公民意識。
當然,我們不會簡單地認為一個節目可以徹底地改變人們的想法,但是大道之行,始於足下,通過發掘、表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好人好事,讓每一位市民都知道其實只要多走一步,是有能力協助、關懷別人,令社會變得更為友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