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管見集:從建制派飯局看團結社會各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13]     我要評論

徐庶

 梁振英在北京接受了任命書後,立即趕回香港,出席了建制派議員飯局。當然,不能期望經過一次飯局,就能夠解決許多問題,建制派立即和好如初,這是不現實的。但是能夠坐在一起,坦誠對話,就是合作的開始,今後這樣的飯局仍然會舉行。梁振英今後的施政,將會更加緊密和建制派進行磋商,聽取意見,這種合作積少成多,就會從量變躍為質變。

 行政機關的政策在出台之前,一定會先徵求建制派的意見,集思廣益,作出修改,取得立法會多數的支持,才會形成法案交給立法會通過,以改善行政和立法的關係。

從和解過渡到團結

 胡錦濤主席會見梁振英的時候,希望梁振英可以帶領特區,團結香港各界,和衷共濟、同心協力、繼往開來,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動民主及促進和諧,全面開拓香港長期繁榮的新局面。當中提到了「團結香港各界」的要求,這比「大和解」的境界更高。和解是帶有彌補性質的,雙方出現了一些分歧,著重點解決分歧,就事過境遷了。「團結香港各界」,就不僅僅是和解,對象更加廣闊。性質是向前看的,顧大局的,推動形勢向前發展的、持之以恆的。

 從和解過渡到團結,既有時間的推移,也有工作性質的轉變。梁剛剛當選,未曾接受任命書,工作的重點著重於和唐營和解,在今後的施政方向聽取唐營精英的意見,是完全合適的。接受了任命書之後,梁振英就要考慮施政的重點,就是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他所考慮的就是整個香港的全局,既要面對700萬人民,又要面對各種深層次問題。要做到以民生為主導,經濟發展,人民得益。

 有一些工商界人士很害怕改變,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梁振英說「穩定是目標,求變是手段」,這就解決了對「穩中求變」的疑惑。所以,胡錦濤主席要求行政長官的工作「團結香港各界」。這就是不僅僅爭取一部分人,而是全方位地團結,面向著所有的香港人,包括各行各業,也包括各階層人士。要做到統籌兼顧,讓各方面都滿意。梁振英不會推行針對某一階層的政策,但是梁振英要把香港的經營環境改善、競爭能力提高,培養更多新的產業,讓工商界人士更加樂意投資,把經濟的蛋糕做大,香港基層人民就業機會更多,工資收入將會更好。「團結香港各界」,就是推行共識政治,重大的問題一定要事先商量,徵求意見,作風民主,誠心誠意不恥下問,讓集體智慧成為特區政府的決策基礎。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假如一部分人仍然有疑慮,僅僅是口頭的許諾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那麼,今後的實際施政行動,就是最好的考驗,也就是最好的和解。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團結各界」的工作一定要在長期施政工作中、官員的親民作風中有所體現,讓實踐作出證明。

 總之,「團結香港各界」的實踐性很強、涵蓋面很廣、施政要求難度很大,意義更加深遠。

相關新聞
解惑篇:私人提出「雙非」修例效果存疑 (2012-04-13)
從「香港製造」到「香港創造」 (2012-04-13) (圖)
梁振英需以新思維應對新局面 (2012-04-13)
西方走廊:「放大」中國凸顯美國欠佳心態 (2012-04-13)
管見集:從建制派飯局看團結社會各界 (2012-04-13)
單軌列車可解交通之困 (2012-04-13)
來論:新特首 新氣象 新希望 新局面 (2012-04-12)
西座內望:公民黨又搵民主黨笨 (2012-04-12)
《蘋果日報》抹黑「大和解」居心險惡 (2012-04-12)
為理明言:政府應檢討港鐵可加可減機制 (2012-04-12)
香港要實現大和解大團結 (2012-04-12)
《中國戰略縱橫論》的戰略眼光 (2012-04-12)
解惑篇:正確理解中聯辦在港職能 (2012-04-11)
龍聲飛揚:促進社會和解團結 聚合治港智慧力量 (2012-04-11)
志強時評:循法律途徑解決「雙非」難題 (2012-04-11)
羅姆尼與奧巴馬展開大選攻守戰 (2012-04-11)
曹思源:對民生投資可增萬億元 (2012-04-11)
緩解宏觀矛盾 釋放通脹焦慮 (2012-04-11)
正論:鄭家純站台為香港 顧大局方能大和解 (2012-04-10)
指點江山:梁振英實現香港兩大轉型任重道遠 (2012-04-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