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伊朗石油武器的象徵意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14]     我要評論

張敬偉

 伊朗與歐盟的石油卡位戰,已經持續了一個多季度。年初,歐盟外長會議對伊朗發出了石油禁運令,以制裁促伊朗放棄核計劃。伊朗並不示弱,針鋒相對地宣佈向歐盟相關國家禁售石油。之前,伊朗已經限制向希臘和西班牙售油,剛剛又向德國發出禁售令。

 德國是歐盟的重要國家,也是近年來多邊協商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六國」成員之一。由於4月14日,中、美、俄、英、法、德將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重啟伊朗核談判。伊朗對德石油禁售顯然是為了加強談判影響力。

 其實,純粹從伊朗和歐盟的石油貿易量觀之,伊朗對歐盟禁售石油意義不大。按歐盟年初統計,伊朗原油約佔歐盟國家進口量的5.8%,伊朗停供石油,歐盟完全可以選擇中東其他產油國來維持供應。以深處債務危機的西班牙論,在伊朗宣佈停售石油之時,沙特立刻補上了輸油缺口。而且,歐盟在度過冬天之後,能源需求減少,而且第二季度是歐盟煉油廠傳統檢修期,這些都使歐盟進口石油的量減少。更重要的是,歐盟各國都有長達90天的石油儲備。這個周期,也意味著即使歐盟全部依賴伊朗石油,也有長達3個月的對抗期。

 伊朗與歐洲的石油卡位戰,歐盟看似是激情博弈的直接對手,實際上,美國才是幕後的操縱者,歐盟不過是跳到前台而已。最顯著的是,在歐盟包括東亞的韓日(進口伊朗石油較多)附和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制裁之後,美國也多次對中印發出了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的信號。但是中印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沒有理會美國的決定。因而,在美伊對決中,實際上形成了複雜的、連橫合縱的利益博弈,伊朗只是處於美歐日合圍制裁的弱勢中,處境逼仄但並未到引頸受戮的境地。

 中印等國未必贊同伊朗的核立場,只是追求正常和公平的貿易利益。而在美歐日對伊朗的石油制裁中,美國並未考慮中印的能源安全。國際關係歸根結底是利益的博弈,在美歐日的聯合行動中,意識形態的色彩濃厚,偏重西方的利益為主,這不僅模糊了全球核安全合作的空間,而且給予伊朗分化全球大國以突圍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石油博弈和敘利亞局勢密不可分。在西方國家磨刀霍霍的緊迫形勢下,最終還是採取了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斡旋的和平方式。安南斡旋的實際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西方在決定是否給予敘利亞反對派武器,或者直接武裝干涉層面,還未達成基本共識。伊朗核問題談判再啟,更進一步說明了,美國對伊敘的主導,並非武力強壓,而是談判解決。伊朗從中看出了美國的猶豫不決,也明瞭美歐的底線和底牌。在奧巴馬重點投入總統大選,歐盟危機依然以及莽撞的薩科齊膠著於總統大選時,中東的戰火是燒不起來的。

 就此而論,伊朗頻頻祭出石油武器,看似只有象徵意義,但也收到了實際效果─將美歐逼到談判桌上來。

 伊朗聰明得很,若然要和美國真槍真刀硬幹,早就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了,而不是用禁售石油來虛張聲勢。

相關新聞
反對派爭奪「超級區議會」議席難以調和 (2012-04-14)
建制派飯局為大和解締造良好氣氛 (2012-04-14)
CY當選呼喚獅子山精神回歸 (2012-04-14)
止戈為武:空軍加速提升遠程投送能力意義大 (2012-04-14)
伊朗石油武器的象徵意義 (2012-04-14)
解惑篇:私人提出「雙非」修例效果存疑 (2012-04-13)
從「香港製造」到「香港創造」 (2012-04-13) (圖)
梁振英需以新思維應對新局面 (2012-04-13)
西方走廊:「放大」中國凸顯美國欠佳心態 (2012-04-13)
管見集:從建制派飯局看團結社會各界 (2012-04-13)
單軌列車可解交通之困 (2012-04-13)
來論:新特首 新氣象 新希望 新局面 (2012-04-12)
西座內望:公民黨又搵民主黨笨 (2012-04-12)
《蘋果日報》抹黑「大和解」居心險惡 (2012-04-12)
為理明言:政府應檢討港鐵可加可減機制 (2012-04-12)
香港要實現大和解大團結 (2012-04-12)
《中國戰略縱橫論》的戰略眼光 (2012-04-12)
解惑篇:正確理解中聯辦在港職能 (2012-04-11)
龍聲飛揚:促進社會和解團結 聚合治港智慧力量 (2012-04-11)
志強時評:循法律途徑解決「雙非」難題 (2012-04-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