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縱論香港:梁振英任內四大持續性任務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17]     我要評論

陳振東 全國政協委員

 候任特首梁振英上京,在中南海紫光閣從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手中接過委任狀,完成了香港特區第四任特首就職前的最後一項儀式。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領導對他的談話,語重心長,既是殷切期待,更是提醒和要求。本次特首選舉,由於建制派出現兩名旗鼓相當、各有所長的候選人,導致選情激烈,參選雙方以及支持者之間關係有點緊張,這是任何真正的選戰都必然會出現的現象,實在不足為奇。3月25日梁振英剛被確認勝出,就已立即宣佈「沒有唐營、梁營、何營,只有香港營」,及時展開彌合裂痕的工程,雖說任務艱巨,但從其後各方包括工商界的表態回應,證實推動對話的進展比預期好。筆者認為,除了立即籌組治港班子等眼前的急務之外,梁振英在整個任期內,有四件大事必須持續推動。

一、持續推動大和解

 這無疑是當下最為迫切的工作,而且筆者認為,這種追求各界最大限度支持的努力,是特首任期內貫徹始終的任務。因為在當前民意多元、訊息發達的時代,任何一項重大政策的推動或者改變,都需要得到社會各方的理解、支持和參與,才有可能實現、才有可能成功。在這方面,梁振英必須解開一部分人包括反對過他的人的心結,以政治家的坦蕩襟懷,去實踐自己「謙卑為各個界別、各個派別服務」的諾言。

 值得高興的是,梁振英近期一再強調「穩中求變」、「適度有為」的基本政綱,為平衡社會各方利益,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有助於團結最廣泛的力量,同心協力為香港的未來打拚;有助於全面落實胡錦濤主席提出的四項要求: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令回歸已經十五年的香港特區,開啟一個以民心為先、民意為重,廣泛團結,奮發有為、務實施政的全新局面,進而凝聚人心,令共建香江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共同理想和目標。

 平心而論,梁振英也只有這樣真正站在為最大多數港人謀福祉的高度,才能得到中央的信任,港人的擁護,進而籌組出最優秀的團隊,去完成特首的職責和他自己「為香港做一番事業」的雄心和抱負。

二、持續切實改善民生

 古今中外,改善民生是順應民心,執政為民的基本要求。香港中文大學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梁振英的整體評分水平合格,其中最高分的一項是其辦事能力。認同他的辦事能力,建基在相信他更能跳出香港的慣性思維,能夠更加放下身段,劍及履及地為老百姓辦實事。

 在這方面,筆者過去發表過多篇文章,都曾得到梁振英先生的肯定。事實上,本港多項民調都反映市民認為目前「最急需處理的社會問題」,就是「貧富懸殊」,這對於特區政府明確施政的緩急輕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作為經濟高度發達的國際級大都會,香港的堅尼系數竟高踞世界前列,實在令港人汗顏。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所作的研究表明,若以全港收入中位數的一半作為貧窮線,則香港的整體貧窮率高達18.1%。貧窮情況在65歲或以上的長者中尤其嚴重,達33.9%;而在15至24歲的年輕人中,貧窮率也達20.1%。

 但在另一方面,特區政府97至98年度的社福開支約為200億元,而2009年竟已增長到約350億元,增幅高達75%!這筆開支還未包括公營房屋、公共醫療等支出。這些年增月長的公共開支,日益成為香港政府以及納稅人的沉重負擔。面對強烈的社會需求,捉襟見肘的香港政府難以憑藉低稅制來維持有關醫療、房屋、教育及社會福利這4大公共項目的財政開支,已經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此外,香港社會向上的流動性減弱。年輕一代即使極其努力,仍無法走向社會上游。草根階層近十多年持續凍薪減薪之餘,更飽受「經常性」的裁員威脅。中產階層則受到來自經濟全球化的衝擊,要與外來專業人士和服務外包造成的競爭作戰,超時和超負荷工作已成常態。明愛向晴軒2009年推出「再晴計劃」,為中產人士提供輔導及支援服務,然而尋求服務人數由一年多前的1,700多人,累積升至現時的2,100多人,增幅高達三成……無可否認,香港社會對於貧富懸殊的容忍度正在下降,「仇商仇富」情緒增加。

三、在加強廉政的同時,

持續改善和提升政府效能

 廉潔是香港一向引以為傲的核心價值,最近卻因明目張膽的官商勾結而受到挑戰,以至溫家寶總理也要當面提點。至於改善和提升政府效能,筆者認為有兩大層面,一是要進一步改變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過分依賴市場力量的慣性思維。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政府自不應過多干涉,但也決不能無為而治。特別是在市場調節失靈的時候,需要審時度勢,適度有為,穩定市場秩序,為香港社會發展從方向上、政策上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無論是與所有港人利益攸關的房屋政策,還是如新加坡所成功實踐的產業導向模式,都離不開政府的主導。近年歐美政府均大力干預經濟,也已經清楚地印證了這一點。其次是梁振英強調的要大力改善G TO G溝通(即政府間溝通協作),更是抓住了問題的要害。如何處理好中央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也就是「一國」與「兩制」的關係;加深加強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包括與各省區市的關係,是一門學問。處理得好,香港將如虎添翼,如加強香港與珠三角的融合,一方面擴大自己的經濟腹地,為香港的高端服務業開拓更大的天地,另一方面也吸引更多的內資內企南來,通過香港走向世界。在北上南下的交流過程中,不但擴大了商機,培育多個本土經濟的新增長點,還能創造出一大批低技術的職位,去吸納低學歷的勞工,讓他們也能分享整體經濟增長的成果。這些,無疑都是政府應當牽頭去推動的工作,責無旁貸。

四、呼喚香港精神

 筆者經常上網,不時看到內地的網頁上有人發表言論,批評香港人只懂得攤大手板問中央拿取優惠政策(例如自由行)。這樣的言論,筆者感到很無奈,香港人那種創業精神和拚搏哪裡去了? 如果我們甚麼都找中央幫忙,最終只會失去香港精神。政府遇到任何困難,要先自行想辦法解決,不能事事都向中央伸手,香港人要發揚「獅子山下」的精神,自強不息地努力去拚搏。

相關新聞
縱論香港:梁振英任內四大持續性任務 (2012-04-17)
環球視野:黃岩島事件的啟示與警示 (2012-04-17)
西座內望:民主黨先發制人 公民黨死心不息 (2012-04-17)
政經多面體:檢討最低工資要避免社會分裂 (2012-04-17)
有法必依才彰顯法治精神 (2012-04-17)
西方走廊:伊朗唱雙簧逼白宮進退維艱 (2012-04-17)
正論:建制派大團結的政治基礎和利益協調 (2012-04-16)
工商界是愛國愛港的中堅力量 (2012-04-16)
指點江山:梁振英穩中求變符合中央開創新局要求 (2012-04-16)
團結大和解 香港一定贏 (2012-04-16)
田園快語:將軍澳醫院應如期開設產科服務 (2012-04-16)
進一步充實中歐關係的戰略內涵 (2012-04-16)
「第三國」莫在黃岩島火中取栗 (2012-04-16)
表揚更多好人好事 (2012-04-16)
反對派爭奪「超級區議會」議席難以調和 (2012-04-14)
建制派飯局為大和解締造良好氣氛 (2012-04-14)
CY當選呼喚獅子山精神回歸 (2012-04-14)
止戈為武:空軍加速提升遠程投送能力意義大 (2012-04-14)
伊朗石油武器的象徵意義 (2012-04-14)
解惑篇:私人提出「雙非」修例效果存疑 (2012-04-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