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人文世相: 相王弄今昔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打磨加工翡翠玉石。 資料圖片

蘇 迅

 蘇州相王弄,十一年之前我尋訪而來,這裡已經聚集了有二三十家玉器雕刻作坊,我一次次穿行在這條弄堂,忙著看加工,開料子,買玉器,甚至找師傅修改買下的玉雕成件。我對於玉石和玉器的基本認知,在這裡得以奠定,其時我寫過一篇隨筆《相王弄的玉作》,透露出當時的情狀。這篇隨筆,大概是描寫相王弄玉器作坊最早的紀實方案。面對各家作坊一箱箱獨顆小仔料原料,如此巨大的市場存量,我當時很為他們犯愁:這麼多料子,加工到何年才能夠消耗完?當時在作坊買這樣的小仔料,如果統貨,用手捧著買,二三十元左右一顆——如果一顆一顆精挑,五十元左右。我就是這樣認真挑選以後,請師傅製作過一串八顆羅漢頭手串,料子四百,雕工四百,打磨八十,總的成本是八百八十元,全白,每顆帶著不同的皮,秋梨皮、棗紅皮、黑皮……一次,路過相王弄底的一家作坊,有位擅長雕刻仿古人物的師傅在加工一顆仔料。大棗這樣渾圓的一顆,全黑皮,只在頂端露出青白色玉種,玉種純淨而全透光,正在雕刻成黑袍羅漢,保留了全皮,露出的玉種做成羅漢的腦袋。師傅說,你看看,這樣的一顆料居然要五百,也太貴了,要是純白的玉種,那還不要一兩千?他說這件玉器要精心加工,需要收二百五十元加工費了……這些情景,我至今都歷歷在目,毫不含糊。

 此後有幾年,我是對當代和田玉器的興趣全無,但還在玉石行業裡優遊,陪著玩伴每月數次奔蘇州,惟獨聽到一片「漲」「漲」「漲」!最近幾年這「漲」聲更是喧囂,蘇州僅在觀前街附近就開張了五六家玉器城,去年相王路口又開張一家,規模都不小。玉石市場的水漲船高,我有幸親眼見證。當代和田玉器從它歷史上的低谷蹣跚走出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回歸並超越它本位的過程,我們這一代人歷史性地親歷。現在的相王弄裡,應該葳聚了不下兩三百家的玉器作坊了吧,能夠拿出一捧獨顆小仔料的卻沒幾家了。在蘇州,不論懂的不懂的都想開間玉器店,老百姓也形成一個普遍認知:這年頭做玉石生意的都發財了!怎樣能夠不發財呢?當年的那種小仔料現如今單顆都賣到一兩千以上了,才雕刻了幾年玉石的人稍具技術都迅速上升為「名家」「大師」了,加工費從數千到數萬元不等了。朋友說過一個笑話:十年前是看到人家買隻新手機就送個手機吊墜給她,現在是看見人家有個小小玉吊墜就寧願送隻高檔手機給她。是否全部屬於市場炒作?虛高?泡沫?行家當場成交超過百萬一件的作品已經屢見不鮮,信用卡一刷,把雪白玉牌往脖子上一掛就瀟灑而去!過不多久,消息傳來,說是有人加了多少多少萬又轉手了。社會貧富差距的加大,為這個市場提供了基本的運行環境。而洗錢、行賄、資產轉移等功能的實現,更為這個市場推波助瀾。

 玉器與普通民眾的生活越來越遠。我清醒地認識到,這種自古就屬於少數人消費的奢侈品,本來就跟老百姓沒什麼瓜葛,它正在回歸它應有的社會地位。但是,這種「回歸」在當今的社會中又確實顯得速度過快、提升過高了。暴漲而不跌,明顯有違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因為,是我們的社會出現了一些問題,基尼系數的增速也從來沒有放慢腳步。朋友說,這個行業裡,人民幣就等於是西瓜皮!

 這些年看多了天價的「名家」「大師」作品,也看慣了,看厭了——終究也失望了。我的好友玉器藏家雲卿說,所謂名家大師都是熟練工,有多少創作成分,工藝精細一點就算藝術作品?他的話可謂一箭穿心。技藝發展到一定階段,其合理成分可望形成一定的程度。而當技藝完全凝固為程度,那麼通往藝術之路的大門也同時關閉。當代玉雕作品中真正跨越工藝美術範疇可以達到藝術境界的有多少?更奢談什麼「藝術精品」!許多玉雕工藝大師給自己的工作原則就是「保形、保重、保色皮」,試問這樣的前提之下,還有多大的創作空間?那種加工還能算是創作嗎?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認為:「原料過分昂貴的作品,技藝很難從工藝真正突破為藝術。因為除卻技術本身對作者的制約,還有原料對人的禁錮……工藝或者藝術盡可能少地憑藉外物,技藝才會純粹。」當代和田玉材料對於設計雕刻工藝的昇華已經是一種限制和制約,這是很明顯的趨勢,甚至出現原料價格高於成品價格的現象,玩料成為時尚。千萬不要單純地認為這是審美境界上升的結果,深究其理,仍然是價格槓桿在發揮作用。這是一種病態市場現象,而非普遍的審美現象。

 近年,有作者分別走訪上海、蘇州兩地玉雕名家若干人,出版了《海派玉雕大師名家》和《中國玉雕——蘇州名家作品》兩部採訪實錄,可以基本折射目前中國玉器製作行業現狀。有些玉雕名家也有對和田玉市場重料不重工的抱怨,可是,面對現實除了順應,根本無從去應對。料子價格暴漲,工價自然相應上漲,他們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怎麼可能有徹底的革命性。而他們的某些抱怨,也只不過是針對高檔料子越來越難買到,高端產品日漸脫離市場平均購買能力而產生的擔憂,僅僅只是一種自發意識而已。面對如此強大的市場導向力,任何人都無能為力,當代玉器已經演變成為財富囤積的工具——這就是和田玉行業的現實。於是,在我尋訪到相王弄十一年之後,我對當代和田玉行業也興味索然。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有公園的酒店 (2012-04-24) (圖)
生活點滴:難以磨滅的琴韻 (2012-04-24)
人文世相: 相王弄今昔 (2012-04-24) (圖)
心靈驛站:捨不得種種 (2012-04-24)
詩情畫意:溫 暖 (2012-04-24)
詩情畫意:白玉蘭 (2012-04-24)
歷史與空間:「我」讀孫子兵法 (2012-04-22)
熱點詞評:盛女 (2012-04-22)
歷史與空間:水仙,你好 (2012-04-18) (圖)
古今講台:鳳陽與朱皇帝 (2012-04-18)
豆棚閒話:香 椿 (2012-04-18) (圖)
來鴻:面 天 (2012-04-18)
心靈驛站:襄陽四月的音符 (2012-04-18)
詩情畫意:一輩子 (2012-04-18) (圖)
歷史與空間:古代沐浴非等閒 (2012-04-17) (圖)
人文世相:鱷魚的眼淚 (2012-04-17) (圖)
來鴻:一隻叫做「戲」的酒杯 (2012-04-17)
亦有可聞:魚 腩 (2012-04-17) (圖)
詞話詩說:神奇化妝師 (2012-04-17)
歷史與空間:中國智慧 (2012-04-1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