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公共衛生 細心分析數據 免墮思考誤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資訊掌握

 甚麼是「思考誤區」呢?它就是大家在思考過程中經常出現的謬誤;這些謬誤,可能因為個人成見而生,或受別人誤導產生,甚或是粗疏思考過程的結果。本文嘗試以「雙非孕婦」為例子,讓大家能識別「思考誤區」。

 ■嘉賓作者:鍾文堅 資深通識教師、學校通識教育顧問

「雙非」見報率高 各方爭議何在?

 近年,若論最受公眾關注的公共醫療事件,非「雙非孕婦」的問題莫屬。大家只要稍稍留意報章的新聞標題,可輕易讀到相關報道,反映其見報率之高,且越來越受關注。「雙非孕婦」惹起的爭議,小如產子後「走數」,大如影響本港未來的人口政策─如何看待和處理每年數萬名享有居港權的雙非嬰兒。

 另外,較尖銳的爭議有本地居民(產婦)不滿、起而抗爭,力抗雙非孕婦湧港產子;若要釜底抽薪解決此問題,是要修改《基本法》第二十四條,還是再次「釋法」好呢?有關的說法,可說莫衷一是,更遑論有社會共識予以解決。而且,問題未解之餘,更是越滾越大,越發糾纏不清。

 令人憂慮的是,此問題越益顯露九七回歸後,香港和內地之間的矛盾;因而近年來,更演變成為本地社會最受關注的公共醫療議題。想要了解此一議題,並作具深度的分析,我們可從下文幾方面入手。

處理複雜概念 善用工具思考

 被問到誰是「雙非孕婦」?

 閣下也許會即時答:「雙非孕婦」不就是從內地來港產子的孕婦嗎?以上說法是一種謬誤,因為內地孕婦可以是「雙非孕婦」,但也包括「單非孕婦」,即其丈夫是香港居民;分析議題時,要避免謬誤出現,清晰掌握其相關概念的含意,正是首要的一步。

 若要處理較複雜的概念時,可運用適當的思考工具;就以「雙非孕婦」而言,現時於本地公私營醫療系統分娩的產婦,可根據其本人及其丈夫的身份,仔細劃分下列四類:

            孕婦丈夫

         本港居民 非本港居

孕婦 本港居民  第一類  第二類

孕婦 非本港居民 第四類  第三類

 從上表的分類可見,「雙非孕婦」應屬第三類,即孕婦及其丈夫皆非本港居民;而「單非孕婦」則包括上表的第二類及第四類人士。但若再想想,在第三類別中,也可用中國公民及非中國公民(即外國公民)的身份再進一步細分。

 從以上的解說可知,處理概念及其分類的操作,是要嚴謹細緻,再一步步一層層作深入分析,半步都馬虎不得,否則「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了解問題根源 掌握全面真相

 「雙非孕婦」問題的產生,有甚麼來龍去脈?如欲深入認識一個議題,必須要對其產生根源、發展的過程和因由有所認識,才能掌握較全面的真貌。

 因為未能清晰掌握「雙非孕婦」問題的來龍去脈,很多人經常出現下列三個謬誤:

謬誤一:「雙非」隨回歸而生

 其實「雙非孕婦」自香港開埠就出現,並非香港回歸後才有,只是在不同時代,大家會用不同的概念去看待而已。

 自開埠以來,因為香港和內地兩地地緣上的分隔,加上社會環境、生活狀況的差異,以及經濟發展和政局的變遷,一直以來都有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只因其數量不多,不太受關注;大眾只粗疏地稱其為「內地產婦」,因而回歸前,難以把「雙非孕婦」從「內地產婦」中分類出來,並掌握其確切的數據。

謬誤二:「雙非」問題始於近年

 香港的「雙非孕婦」問題並非始於今日,而是產生逾十年之久,只是近一兩年才在各類媒體頻繁出現而廣受注目。這就是一條基本的傳媒理論──「議題設定Agenda-setting」的明證,大眾的關注,往往受傳媒所報道事件的牽引。

謬誤三: 本地孕婦權益僅受「雙非」影響

 確實地說,本地孕婦所享受到的醫療照顧,尤其是公營產科服務的質素日益惡化,市民大眾的劣評和不滿是自然的結果。但事實上,有關醫療服務質素的下降,並不能簡單歸咎因有大量「雙非孕婦」湧港造成,因為除此重要因素外,還有其他眾多的影響因素,如醫療體制的發展是否合適、相應政策是否有效等。因此,不能片面地認為是「雙非孕婦」所引致,否則,「雙非孕婦」很可能被套上了「替罪羊」的角色。

 此外,若要說最受影響和損害者,是港人的內地懷孕妻子,即第四類「單非孕婦」。因為在「雙非孕婦」數字未有大幅上升前,藉著其港人丈夫的身份,這批內地孕婦可以享受與本地孕婦同等優質又廉宜的公營產科服務。但自從醫療系統和相關政府部門開始對內地孕婦實施差別對待,收取額外費用和阻截措施後,這批原來可基於其港人丈夫身份享受本地居民醫療服務的產婦,其權利被漸次剝奪。他們本應享有的權利,因為醫療當局指無法分辨出第三類和第四類產婦,因而對其實施同等待遇。所以,當局現時的做法被批評對港人的內地懷孕妻子政策性歧視。

小知識:莊豐源案成重要案例

 「雙非孕婦」成為廣受關注的問題,源起於2001年的「莊豐源案」。案中主角莊豐源的父母均為內地人,他們在1997年以雙程證來港探親期間生下了莊豐源,並一直由居港的親人照顧。香港入境處根據《入境條例》要將莊豐源遣返內地,但根據《基本法》第二十四條,「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可判定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莊豐源的祖父在2001年提出了訴訟,最後終審法院裁定莊豐源勝訴,不論其父母是否已在港定居,在香港出生的中國籍子女均享有居港權。此案例成為內地孕婦來港產子,並藉此獲取居港權的法理依據。自此,利用各種途徑來港產子的「雙非孕婦」驟增,演變至今日的局面。

2000年至2009年香港出生嬰兒數目

年份 出生嬰兒總數 第三類  第四類

         (雙非孕婦)(單非孕婦)

2000  54,134    709    7,464

2001  48,219    620    7,190

2002  48,209    1,250   7,256

2003  46,965    2,070   7,962

2004  49,796    4,102   8,896

2005  57,098    9,273   9,879

2006  65,626    16,044   9,438

2007  70,875    18,816   7,989

2008  78,822    25,269   7,228

2009  82,095    29,766   6,213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仔細分析推敲 得出合理結論

 上表顯示,屬第三類的「雙非嬰兒」數目,從「莊豐源案」裁決的那一年,數字由當年的620名,上升至2009年近3萬,增幅近50倍。升幅看似十分驚人,但如果因此指責政府未有「做好佢份工」,未能有效堵截內地孕婦進入本港,並由此妄下結論,指「本地產科服務的問題,皆因『雙非孕婦』來港產子造成」,那就未免太過片面。仔細分析以上數據,比單看「雙非孕婦」的表面數字,更能有效掌握全面現象。

港府措施未能治本

 譬如細閱第三類的按年增幅數字,從2006年增加逾6,300,到2007年增幅少於2,800,可見按年升幅顯著下降。再翻查資料,港府於當年實施多項措施,加大力度堵截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可見有關措施取得顯著成效。只是接著兩年增幅再度上升,分別近6,500和4,500,相信是有關措施的阻截效力隨著時間逐漸減退,因為堵截的方法始終只能「治標」、未能「治本」。

 另試細閱第四類「單非孕婦」數字,可見其從2005年的近9,900見頂回落。2007年更較2006年大減近1,500,足足有一成半的跌幅,從而可推論,其受有關入境新措施的影響,遠較「雙非孕婦」大。

醫改未能適時推行

 其實,利用不同途徑來港的「雙非孕婦」多數選擇往私家醫院分娩,因她們不少屬經濟條件較佳的一群,除為私院帶來豐厚的收益外,實際對公營產科服務的直接影響有限。反而說因私家醫院的產房其門如市,遂以高薪挖走公營醫療系統的醫護人才,間接造成醫護人手緊張,更為貼近現實。

 私家醫院財源廣進,公營醫療系統卻連年出現逾億元赤字,長期人手不足。公營醫療系統未能因應社會發展的形勢,作相應和適時的革新發展,最終導致醫療系統問題叢生,產科服務自然亦出現嚴重缺口,令本地孕婦及市民大眾怨聲載道。由此分析,你認為內地孕婦,尤其是「單非孕婦」,是否無辜地成為了「替罪羊」呢? 

|總|結|

 從上述例子可見,「思考誤區」隨處可見,要加以分辨,必須先掌握充足的資料數據,再經仔細分析和推敲,才能得出合理的推論。看社會爭議事件,切忌輕率下結論,或者不加思考地道聽途說,人云亦云。

想一想

1. 綜合上文,闡述雙非孕婦的產生過程和因由。

2. 列出雙非孕婦在不同年代對香港造成的各種影響。

3. 面對雙非孕婦赴港產子問題,香港政府有甚麼對策?

4. 承上題,港府各種對策的成效如何?

資料速遞站

 請即登入http://kansir.net「Kan Sir通識教室」瀏覽更多參考資料及學習教材。

延伸閱讀

1. Thomas Kida,陳筱宛譯,《別掉入思考的陷阱!》,台灣商周出版,2010年4月

2.《從單程證制度探索香港的人口政策》,智經研究中心

 http://www.bauhinia.org/publications/tchi_OWP_Report.pdf

3. 《香港人口政策已到調整關鍵時刻》,紫荊雜誌網絡版,2012年3月號

 http://www.baumag.com.hk/big5/channel3/1203/120322.html

相關新聞
本報通識專欄「貼中」首屆文憑試題 (2012-04-16)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村屋僭建 (2012-04-16) (圖)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公共衛生 細心分析數據 免墮思考誤區 (2012-04-16) (圖)
服領風騷:霓裳吸眾目 簡約顯真我 (2012-04-12) (圖)
概念圖:簡約主義 (2012-04-12) (圖)
咎由自取:「世界末日」臨近 人類幾時知驚? (2012-04-03) (圖)
概念圖:「世界末日」逼近 (2012-04-03)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CY當選特首 (2012-04-02) (圖)
通識把脈:剖析考評系列 解讀通識教育科評核目標(三) (2012-04-02)
營商濟貧:行善牟利 如何分界? (2012-04-02) (圖)
摩廈爭光全球鬥多 (2012-03-30) (圖)
概念圖:摩天大樓 (2012-03-30) (圖)
雲端科技:網絡存取 衝上雲霄 (2012-03-28) (圖)
瞬觀世界:揚長避短 教鞭難展 (2012-03-27)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特首選戰 (2012-03-26) (圖)
通識把脈 剖析考評系列:解讀通識教育科評核目標(二) (2012-03-26)
人工受孕 不育救星VS有違倫理 (2012-03-21) (圖)
仁政惠民:改善民生不偏倚 調配資源有優次 (2012-03-20)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衝閘」銳減 (2012-03-19) (圖)
通識把脈 剖析考評系列:解讀通識教育科評核目標(一) (2012-03-1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