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自食惡果:毒霧罩地球 人類無氣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空氣污染即將成為人類的頭號環境殺手。圖為伊朗市民戴口罩以對抗空氣污染。 資料圖片

——能源科技與環境+全球化+公共衛生+現代中國+今日香港

 近幾十年來,人類不斷努力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然而,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已對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最新公布的報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將會新增20億人口;若各國不立即採取措施保護環境,空氣污染將成為導致人類的頭號殺手,預計將有360萬人因而早死。 ■丁天悅

新聞背景:2050年─空污成頭號環境殺手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今年3月發布自2008年以來的首份名為《經合組織2050年環境展望:不作為的後果》(OECD Environmental Outlook to 2050: The Consequences of Inaction)的報告。報告指出,到2050年,地球人口將超過90億,而人們對能源、食物和自然資源的需求會大幅增加。報告警告說,若人類不合作並立即採取措施保護環境,將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後果。

 360萬人將因呼吸衰竭而亡

 根據經合組織的預測,到2050年,世界能源需求將比現在增加80%,其中有85%仍依靠化石燃料,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50%,從而加劇空氣污染,亦可能導致全球氣溫在本世紀上升約3攝氏度。屆時,城市空氣污染將超越污水和缺乏衛生設施,成為造成全球人口早死的頭號環境因素,每年將有360萬人因空氣污染所致的呼吸衰竭死亡。 ■參考來源:OECD, "OECD Environmental Outlook to 2050: The Consequences of Inaction"

過度發展 敲響末世警鐘

 另外,《經合組織2050年環境展望:不作為的後果》報告也列出全球發展的難題,包括人口增長、人口老化、能源危機、淡水短缺、生物多樣性受損以及都市污染。

人口增長 食窮地球

 2050年,地球人口預計將從70億人增加到90億人以上。為養活不斷增長且飲食偏好不斷變化的人口,預計未來10年,全球農業用地將會擴大。人口增長(Population Growth)和生活水平提高將對環境造成巨大壓力,自然環境資源的持續退化和侵蝕預計將持續到2050年,並帶來不可逆轉的危害。

中印老化 非洲更嫩

 預計2050年將有四分一的人口年齡在65歲以上(目前僅為約15%)。中國和印度也可能會出現明顯的人口老化問題,而在其他地方,特別是非洲,預計年輕人口的數目將快速增加。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著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的變化,而這些轉變最後都會對環境產生嚴重後果。

化石能源需求激增

 2050年,世界經濟規模會是今天的4倍,所使用的能源將增加80%以上,而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印尼和南非等國家將成為主要的能源需求國。如果沒有更有效的政策,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保持在85%左右的高位。

淡水短缺 數十億人隨時渴死

 預計到2050年,生活在嚴重缺水河流流域的人數將比目前多23億人以上,總共佔全球人口的40%以上,而全球水需求量預計將增加55%左右。地下水耗竭可能會成為幾個區域農業用水和城市供水面臨的最大威脅。在大多數區域,來自城市污水和農業的養分污染將惡化,破壞水生物多樣性。預計全球將有超過2.4億人無法獲得潔淨水源。

生物絕種 人天誰錯?

 現時,全球約有三分一淡水生物物種已滅絕,而且將進一步惡化。預計到2050年,全球陸地生物將減少10%,主要由於商品林擴大、基礎設施發展和氣候變化;其中氣候變化將成為生物多樣性受損速度加快的最主要原因。預計生物多樣性受損將對全球造成每年高達5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人煙稠密 城鎮烏煙瘴氣

 預計到2050年,全球有近70%人口將是城鎮居民,這將加劇城市的空氣污染、交通堵塞及廢物排放等問題。在亞洲部分城市中,空氣污染濃度已遠超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安全水平。到2050年,全球因接觸懸浮粒子而早逝的人數將增加1倍以上,達到每年360萬人,主要集中在中國和印度。 ■參考來源:OECD, "OECD Environmental Outlook to 2050: The Consequences of Inaction"

概念鏈接:何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經合組織(OECD),是由34個國家組成的跨政府組織(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其主要成員國包括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希臘、冰島、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土耳其、英國及美國等,但中國和香港均不在經合組織內。

促進世界貿易 提高經濟增長

 經合組織負責統籌成員國的經濟事務及發展政策,旨在提高成員國的經濟增長,促進世界貿易。另外,經合組織與各國政府合作,建立跨國論壇來分享經驗,並為一些共同面對的經濟、社會和環境變化問題尋求解決。

 經合組織日常的工作主要包括衡量各國的經濟狀況及國際投資動向,分析和比較數據以預測未來趨勢,以及設定農業稅收等與全球貿易有關的國際標準。其他工作亦包括對各國如稅收、學校體制、養老金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工作時間長短等民生政策問題作出研究。 ■參考來源:OECD, "About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http://www.oecd.org/pages/0,3417,en_36734052_36734103_1_1_1_1_1,00.html

概念鏈接:何謂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能維持生態系統(Ecosystem)的平衡,有助調節氣候、保持土壤肥沃、淨化空氣和水,提高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生物多樣性下降意味某些物種的消亡,進而破壞生態系統。不同的物種在原先的生態內互相依存(Interdependent),互相分享棲息地的養分和能量;假如有一個物種消失,都會損害生態內的能量流動,擾亂食物鏈,影響其他生物的存亡,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

 追本溯源,人類的衣食住行,許多都取自大自然千變萬化的物種。因此,保持大自然的生物多樣性可有助確保糧食和生計的可持續性。國際社會早已認定保持生物多樣性與糧食安全的關係,如果人類種植多元的農作物物種,即使發生天災,亦只有部分品種受影響,不會引起大規模失收。加上生態系統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多樣性越高,生物遇上環境威脅時的存活機會便越高。 ■參考來源:《生物多樣性》,樂施會,http://www.cyberschool.oxfam.org.hk/glossary.php?cod=10

辭彙鏈接: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跨政府組織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 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 生態系統 Ecosystem

. 互相依存 Interdependent

. 人口增長 Population Growth

. 人口老化 Aging Population

. 能源危機 Energy Crisis

. 淡水短缺 Water Shortage

. 都市污染 Urban Pollution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描述《經合組織2050年環境展望:不作為的後果》所預測的發展問題。

2. 承上題,你認為發展問題的成因為何?試舉例加以討論。

3. 經合組織可做些甚麼來解決上述的發展問題?試舉3項並加以說明。

4. 個人又可做些甚麼來防止或解決上述的發展問題?試舉3項並加以說明。

5.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發展問題的始作俑者是人類」這個說法?為甚麼?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The Washington Post, What's going to kill us in 2050? Air pollution─and lots of it.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ezra-klein/post/whats-going-to-kill-us-in-2050-air-pollution--and-lots-of-it/2012/03/15/gIQAgiDgES_blog.html?wprss=rss_ezra-klein

2. 《展望2050:全球環境治理要從根本翻修 人類才能避禍》,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http://e-info.org.tw/node/75483

3. 《空氣污染》,綠色和平,http://www.greenpeace.org/hk/campaigns/air-pollution/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自食惡果:毒霧罩地球 人類無氣唞 (2012-05-15) (圖)
概念圖:全球發展難題(2050年) (2012-05-15)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法選「變天」 (2012-05-14) (圖)
通識把脈:通識考試 活用概念 (2012-05-14)
全球滅貧:世銀扶貧 越幫越忙? (2012-05-08) (圖)
概念鏈接:何謂世界銀行? (2012-05-08) (圖)
概念鏈接:何謂國際貨幣基金會? (2012-05-08) (圖)
概念圖: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 (2012-05-08)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小學推「國教」 (2012-05-07) (圖)
通識把脈:從「9.11」學「全球化」 (2012-05-07)
IES二手資料搜集系列三之三 鑑別真偽:錯引資料 打擊致命 (2012-05-07) (圖)
選材三準則 保資料真確 (2012-05-07) (圖)
概念圖:鑑別二手資料真偽 (2012-05-07) (圖)
用者自付:減垃圾廢物 徵費最有用 (2012-05-03) (圖)
概念圖:香港擬推垃圾徵費計劃 (2012-05-03)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酒店三級火 (2012-04-30) (圖)
通識把脈:不應該怕通識科 (2012-04-30)
二手資料搜集系列三之二 取信棄疑:挖料渠道多 缺策篩選難 (2012-04-30) (圖)
概念圖:二手資料 (2012-04-30) (圖)
本報通識專欄「貼中」首屆文憑試題 (2012-04-2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