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book picnic活動現場
中文大學兩間現有書店將於今年六月底結業,新書店則於今年九月開辦。這聽來不過是大學校園眾多商業營運機構的例行更換。即使說這次新書店的承辦者(商務印書館)曾應邀來校出席諮詢會,聽來也只是師生校方特別重視書店,所以對書店承辦者有比較多期望和訴求。那麼中大新書店一事到底有何特別之處呢?
今次學生參與新書店一事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同學持著對書店的期望和訴求,來爭取校方和書店承諾的落實,更重要的是,同學參與此校務的心態——由平日對商家的「批判」、「投訴」轉為「推動」。校園不應只是提供所需的「空間」,而更應是師生共同歸屬和生活分享的「社群」。
今年1月,得知中大校園將於今年九月有新書店,我們一些本著這樣理念的同學問自己:作為中大學生,我們可以如何推動,使新書店成為校園社群的一部分?此外,我們也嘗試並摸索新的學生組織模式,以「推動者」來看待書店的事。因此,我們沒有把口號式的期望寫給校方和學生會便完事,而是進一步找到可行方法,使更多的同學參與到這個共同理念中來。
雖然不少同學有心於書店的事,也認同我們對書店的定位,但還是抱有懷疑。我們作為學生,對書店營運、圖紙設計一竅不通,又怎能提出可行方案?如果只是一堆天馬行空的意念,對事對人又有何意義?根據過往經驗,凡涉及校務的學生組織(例如學生會、學生報),必須著眼於監管機制的權責職能和決定,向校方提出批判性意見。與校方的商討過程,到最後其實是對價值立場的堅守。因此,我們被勸說要態度強硬,有必要時甚至發起全校師生聯署聲明。
對此,我們反覆思考、討論。將主要從兩方面做出嘗試:第一、與校方、老師和其他同學持續就我們的理念和努力進行溝通;第二、希望以新的模式來使平日遠離校務的同學也會關心書店的事,並覺得參與其中很有意義、很有趣。
就第一點溝通來說,一直在按部就班地進行。5月初,校委員會決定商務印書館來營辦新書店。在5月11日晚上,校方邀請商務來校出席諮詢會。來的中大師生和職員擠滿整個會場,校園電台也幫忙做即時網上直播。商務認同我們對於書店期望,在規劃上,他們答應會有多用途空間,如用作讀書會等活動、可坐不少於五十人的活動廳,以及舒適的「打書釘」地方。在營運上,商務會與師生就書種、活動、專題展覽等問題持續溝通。
從書店延伸
對于第二點的嘗試,我們舉辦了數次「書店構想會」。第一次來了不少同學,彼此分享對書店的期望,比如希望有讀書會、電影會等活動,有展示同學創作的音樂或手作等「格仔舖」,還有奇形怪狀的書架等。很多有趣的想法都給記錄下來,成為我們書店意念的發酵庫。那天晚上,我們說說笑笑,氣氛輕鬆,而其中的幾位同學自此也參與進書店的事。
但之後幾次的「書店構想會」再沒有新面孔。加上書店委員會需要陸續商討擇標準則,而會中的學生代表都是我們的成員,所以「構想會」便成了準則條文的詳細討論。我們明白這很重要,但覺得讓更多同學知道和願意參與書店的事也同等重要,因而萌生了另辦「Book Picnic」的念頭。
「Book Picnic」就是在草地上鋪一塊布,帶本書來野餐,希望能夠吸引中大愛書人來分享喜愛的書,一起度過快樂的下午,從而建立愛書人的網絡,也使他們知道書店的事,希望他們一起參與。來的同學多是我們相熟的,但也有些是看到我們Facebook專頁宣傳,或剛巧路過而加入的。而當聽到新認識的同學很喜歡「Book Picnic」,並問下次會於何時何地舉辦時,我們真的很快樂。
現在,總算有了個好開始。當然要做的還有很多,需要一點一滴的累積和持續的經營。我們期望校方、商務印書館繼續用心聆聽,與師生一起努力。此外,學生組織的新模式也在中大慢慢發芽、成長。膳堂管理委員會的學生代表,正開始嘗試這新模式,進行有關中大新咖啡店的諮詢。
我們希望有更多同學樂意一起嘗試參與,使中文大學不只有屬於中大的書店,還有更多的營運項目不只是位於中大,更是屬於中大的。 ■文:葉懿雯(香港中文大學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