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生活語絲:評影片《昂山素姬》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13]     我要評論

吳康民

 電影《昂山素姬》(The Lady)又是一齣靠女主角作為賣點的電影。《桃姐》,靠的是葉德嫻的演技;《昂山素姬》,也就是看楊紫瓊一個人的表演。

 楊演昂山素姬,的確很像。聽說她的身形也因努力減磅而更接近飽經憂患的昂山素姬。加上楊紫瓊本來就是東南亞華僑,熟悉那一帶的風土習俗和士女風度,所以演來進退裕如,把一位緬甸貴裔的女郎演活了。

 與《桃姐》一樣,就是劇情太弱,並沒有把緬甸的社會矛盾和軍人專政的特點加以揭露。也沒有說明昂山素姬如何在爭取民主的鬥爭中,成為群眾的領袖,至少是精神領袖。

 昂山素姬的領袖地位是如何形成的?她是從群眾中來的嗎?她是深入群眾、與他們同甘共苦而形成領袖的嗎?抑或只因為她是緬甸的開國英雄昂山將軍的女兒而受到膜拜的嗎?

 影片當中雖然有許多群眾場面,也有一些軍人濫殺無辜和專橫的場面。但是,並沒有從揭露民間疾苦這些深層次矛盾著手,因此,影片並不感人。

 影片似乎要以昂山素姬和她的英籍丈夫及兩個兒子為主軸,講她一家的悲歡離合的故事,並把她的丈夫也作為她在鬥爭中的另一主角。這正是西方人導演的電影,往往把白人作為救世主的觀點,注入電影主題之中。昂山素姬也是半個英國人,但她的父親昂山將軍在緬甸作為英國殖民地的時候,都是揭竿而起反對殖民主義的民族英雄。在緬甸的內部鬥爭中,昂山素姬的英籍丈夫和英國領事館(或大使館),卻成為支持革命的重要因素,這不能不成為一大諷刺。

 如果要拍成一齣愛情片,那麼昂山素姬一家的生離死別,便應該有更多的描寫。但其中有的場面,昂山的丈夫究竟是在英國還是在緬甸,也把觀眾弄得糊塗了。

 如果片子的主題是要反映緬甸的革命鬥爭,影片的內涵還差得遠呢。

相關新聞
百家廊:哈佛人的畢業禮 (2012-06-13) (圖)
翠袖乾坤:女藝人不敢認整容 (2012-06-13)
天言知玄:鷹鼻 (2012-06-13)
琴台客聚:陳之藩的春風十年 (2012-06-13)
生活語絲:評影片《昂山素姬》 (2012-06-13)
隨想國:飲茶 (2012-06-13)
路地觀察:奧田英朗的「迅速」 (2012-06-13)
百家廊:另類和尚 (2012-06-12) (圖)
翠袖乾坤:你在說甚麼 (2012-06-12)
海闊天空:倫敦賞樂記 (2012-06-12)
琴台客聚:「範兒」群出的年代 (2012-06-12) (圖)
杜亦有道:五十載文匯緣 (2012-06-12)
思旋天地:經濟前景堪憂 (2012-06-12)
淑梅足跡:樂天父女 (2012-06-12)
百家廊:文藝家深入生活不等於「接地氣」 (2012-06-11) (圖)
翠袖乾坤:人人懂畫畫 (2012-06-11)
跳出框框:特種乞兒 (2012-06-11)
琴台客聚:倒吊奔跑拯溺法 (2012-06-11)
生活語絲:百年中華 (2012-06-11)
思旋天地:「冰火之間」 (2012-06-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