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即將回歸15周年,在「一國兩制」保障下,前景一片光明。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再過一個多星期就是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的大日子。近月,關於「一國兩制」的話題在本港社會引起不少熱烈討論。到底香港回歸15年以來,「一國兩制」的落實情況如何?下文將作探討。 ■陳振寧、戴慶成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
作者簡介 陳振寧: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員,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定期於香港《成報》發表評論文章。曾參與《通識詞典3》的撰寫工作。 電郵:jambon777@yahoo.com.hk
戴慶成: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環球時報》、《環球人物》、《鳳凰周刊》等內地媒體撰稿人。另定期為香港《成報》、《新報》撰寫時政評論文章。 電郵:taihingshing@gmail.com
香港「未死」 反更繁榮
【回歸前預測】
一般而言,回歸前,外界普遍不看好香港回歸後的前景。譬如,1995年6月29日出版的《財富》雜誌指出,香港在回歸後將喪失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英文會被中文取代,商界會撤離香港等。該雜誌更斷言「香港已死」。受到預言的影響,香港出現一股「移民潮」,不少港人在回歸前移居海外。
【回歸後實情】
不過,香港回歸後在各方面的表現保持良好甚至更好,令不少人大跌眼鏡。
1. 經濟繼續自由:美國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聯合發表的《2012年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顯示,香港連續第十八年排列首位;
2. 發展穩定良好:2011年,香港人均GDP近3.5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而失業率也維持在較低水平;
3. 廉潔程度進步:根據國際監察貪污組織「透明國際」發表的「清廉指數」,1997年香港排名第十八位,2011年上升至第十二位。雖然近月有前政府高層官員涉嫌貪污而被廉政公署調查,暫時打擊市民的信心,但香港的調查制度完善,長遠而言,市民對香港的廉政工作予以肯定;
4. 特區廣為國際認受: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在全球有效,145個國家或地區已給予有關護照的持有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待遇;
5. 法治得到保障:《基本法》確保法治基石,例如第二十五條指出:「香港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自回歸以來的調查,港人對法治的評分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
歐洲讚港表現良好
香港回歸15年以來,「一國兩制」的實施獲得港人和國際社會的認同。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顯示,回歸至今,受訪者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持續高企。而且,不少因回歸「大限」而移民海外的港人,在香港順利回歸後回流。有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的調查估計,回歸10年,約有30多萬港人回流。
香港回歸後,英國政府定期向該國國會提交《香港報告書》。最新一份報告指出,由2011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一國兩制」在港運作良好,而《中英聯合聲明》所承諾的權利及自由也獲得尊重。
另外,歐盟每年都向歐洲理事會及歐洲議會提交《香港報告》。其中2010年的報告指出「一國兩制」繼續在港運作良好,港人的人權自由獲得尊重,法治、市場經濟和營商環境得以維持。
曾料前景負面 《財富》認錯
至於在回歸前對香港前景給予負面評價的《財富》雜誌,也在2007年6月28日出版《香港未死》的封面文章,承認「啊,我們錯了!」,指出除亞洲金融風暴和沙士疫情的艱難時期外,香港表現良好。
國家背後力撐 難關逐個跨過
回歸以來,香港面臨多次挑戰,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每次都能度過難關,這正凸顯香港在「一國」下的優勢。
1998年金融風暴 成功維持聯繫匯率
1998年,正值亞洲金融風暴,香港受到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炒家攻擊,需要動用財政儲備以維持聯繫匯率。當時國家雖然面臨不少經濟壓力,但時任總理朱鎔基仍表示:「只要特區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保護她的聯繫匯率制度。」結果,香港順利度過危機,並能維持聯繫匯率。
2003年沙士 CEPA拓內地市場
2003年,香港面對沙士疫情,經濟再次面臨衝擊。國家及時推出《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允許香港產品在輸入內地時可享有零關稅優惠;香港服務提供者可享有優惠待遇以進入內地市場;香港的專業團體和內地規管機構共同推動專業資格互認。這些安排讓香港的產品和服務可開拓內地龐大的市場。
另外,CEPA下的「個人遊計劃」(俗稱「自由行」)讓內地居民可以個人身份訪港旅遊。這為當時受到沙士疫情沉重打擊的香港帶來龐大的旅客來源。隨著「自由行」在內地更多城市的推行,內地旅客已成為香港旅遊業的重要支柱,為本地多個附帶行業包括零售、酒店及運輸等的發展提供巨大動力。
2008年金融海嘯 溫總出招助抗危機
2008年,香港受到全球金融海嘯的打擊,金融業及航運業等嚴重受挫。當時國家的經濟同樣受到負面影響,但仍宣布一系列措施支持香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多項措施,如保障農產品的供應及質量,以期物美價廉,減緩通脹壓力;加快基建建設,特別是港珠澳大橋;擴大「自由行」,促進本港服務業;要求內地與香港的金融部門共同制定應對風險的方案,保持訊息流通,及時掌握情況等。這些措施都能全部落實,讓香港可在金融海嘯中站穩腳。
金融海嘯危機過後,國家仍繼續給予香港多方面的支持。2011年的「十二五」規劃更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單獨成章,明確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競爭優勢,包括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培育新興產業,發展六大優勢產業;支援深化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合作等。「十二五」規劃是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藍圖,其提出的政策猶如「尚方寶劍」,各地都爭相向中央政府建議。香港能在有關規劃中扮演重要角色,顯示國家對香港的重視。
緊接下來,2011年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來港,宣布36項國家支持香港經濟及社會發展的措施,涵蓋金融、經貿、交通、旅遊、食物和能源供應、醫療、教育等多個範疇,令香港社會的各個階層都能受惠。
兩地合作屢創突破
「一國兩制」並不是指內地與香港分隔,其實兩地的合作在回歸以來不斷創新,而且更取得突破。
一地兩檢 省時便捷
舉例而言,出入境方面,每天都有大量跨境旅客穿梭內地與香港,他們必須坐車至香港或內地的管制站,帶齊所有行李下車,接受檢查和辦理出/入境手續,然後坐車至內地或香港的管制站,再帶齊所有行李下車,接受檢查和辦理出/入境手續,才能繼續行程。這種「兩地兩檢」的方法花費不少時間。2007年通車的港深西部通道首次推行「一地兩檢」,即旅客能在同一個管制站,辦理內地和香港的出入境手續,並接受檢查,這不但節省旅客的時間,還減少管制站的佔地空間。
CEPA促專業資格互認
至於專業資格互認方面,《基本法》起草期間,曾有專業人士擔心香港的專業制度和專業資格受到衝擊,所以《基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保留原有的專業制度的基礎上,自行制訂有關評審各種專業的執業資格的辦法。……專業團體可自行審核和頒授專業資格。」2003年6月,內地與香港簽訂CEPA。CEPA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促進香港與內地的專業資格互認,為兩地專業人士提供更大的方便。這證明《基本法》的規定得到維持,但無礙CEPA的逐步推行,是內地與香港小心探索的成果。
展望
回歸15年期間,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受到不少挑戰,如金融風暴、沙士疫情、金融海嘯等,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都能安然度過難關。「一國兩制」也保持甚至加強香港的優勢,受到各方的認同。期望未來,「一國兩制」可不斷創新和突破,適應發展的最新形勢。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說明外界在回歸前如何預料香港的前景。
2. 承上題,他們的預測與回歸後的實情有何分別?試舉例加以討論。
3. 上題的分別與中央政策有何關係?
4. 你認為「一國兩制」有哪些方面可再有突破?試舉3項並加以說明。
5.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一國兩制』保障香港順利回歸和運作良好」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馬建波:《香港深層癥結亟待解決—香港回歸15年回歸與展望》,《香港文匯報》,2012-06-15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6/15/PL1206150001.htm
2. 陳振東:《回歸十五載再論香港的困局與突破》,《香港文匯報》,2012-06-14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6/14/PL1206140002.htm
3. 曾蔭權:《從「香港製造」到「香港創造」—談香港在國家發展擔當的角色》,《香港文匯報》,2012-04-13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4/13/PL1204130002.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