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港人戴口罩預防禽流感。 資料圖片
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評局的公開文件指出,「香港普遍的疾病,其成因和預防」是考核範圍的重點。因此,有關禽流感的議題,同學可從成因和預防措施兩方面落手,並在溫習時貫穿通識科的不同學習單元,如「公共衛生」、「今日香港」及「全球化」。
課前搵料 了解背景
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通常只感染鳥類,但近年開始出現人類感染個案。在上課前,同學可先搜集一些有關香港爆發禽流感的時事新聞,先讓自己初步了解禽流感為香港帶來的影響及港府的應變措施。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97年的H5N1禽流感。自此之後,港府先後向雞檔和雞農推出「自願退還牌照計劃」,逐漸取締禽業市場。
全球化是幫兇?
禽流感這個議題與通識科6大學習單元中的「全球化」有密切關係。在商品市場一體化下,隨著不同類型的家禽產品流通全球,1997年後,越南、印尼、美國相繼傳出H5N1禽流感確診報告。禽流感不但危害當地人民的生命,大量屠宰家禽也扼殺禽業的生計,破壞當地經濟。此外,禽流感病毒會在鳥類間傳播,鳥類棲息地亦會因此而受到人類破壞,生態環境面臨威脅。
政府傳媒市民 共築「預防牆」
預防措施方面,同學可從不同持份者的角度思考。政府方面,食物及衛生局可加強與內地及鄰國的通報機制,加強關口檢疫,嚴守把關工作。傳媒則可充分發揮第四權的監察功能,及早讓公眾知悉禽流感的出現。市民亦應提高警覺,注意個人衛生,不要購買未經檢疫的走私雞隻,並密切留意政府、傳媒對禽流感的報道及宣傳,防患未然。 ■黃煒堡 浸會大學中國研究(中國歷史)課程一年級本科生、2011年高級補充程度會考通識教育科奪A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