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模擬試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24]     我要評論

請先閱讀以下3則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全球碳排放量排名摘要(2005年)

排名 國家  排放量(百萬公噸) 佔全球百分比 人均量(公噸)

01.  中國    7,219.2     19.12%     5.5

02.  美國    6,963.8     18.44%     23.5

03.  歐盟    5,047.7     13.37%     10.3

04.  俄羅斯   1,960.0     5.190%     13.7

05.  印度    1,825.9     4.910%     1.7

06.  日本    1,342.7     3.560%     10.5

07.  巴西    1,014.1     2.690%     5.4

08.  德國    977.400     2.590%     11.9

09.  加拿大   731.600     1.940%     22.6

10.  英國    639.800     1.690%     10.6

■資料來源:世界資源研究所  ■製表: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資料二:各國對《京都協議書》的態度

 去年12月,聯合國氣候大會在南非德班舉行,討論《京都協議書》第二個承諾期的問題。以下綜合主要與會國對承擔減排的態度:

國家     態度

中國 已發展國家在自身減排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轉讓支持的意願不足,是影響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的最主要因素。

印度 批評已發展國家「以大欺小」,迫使發展中國家妥協,其實已發展國家應為過去數百年的污染負責。新協議將損害12億印度人的生計。

美國 美國不是《京都協議書》的簽約國,除非中印加入減排範圍,否則不接受任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新協議。

加拿大 會後宣布退出《京都協議書》。該國環境部長辯稱,如果要達到《京都協議書》的標準,該國的工業、商業和農業必會受到極大的衝擊。  ■製表: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資料三:碳排放相關評論

推動國際氣候談判進程需要所有國家加強合作,建立互信,但前提是分清責任,履行義務。發展中國家與已發展國家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已發展國家已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進程,人口穩中有降,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到位,未來對排放空間的需求有限,一些國家已呈現排放自然下降的趨勢。至於發展中國家,貧困和人民基本需求尚未滿足的現象仍普遍存在,要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必然伴隨能源需求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氣候變化領域的公平原則,應充分考慮各國的歷史責任、現實能力以及為溫室氣體減排付出的努力。  ■資料來源:觀點中國網站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想一想:

1. 根據資料一,描述全球碳排放量排名榜所反映的主要特徵。

2. 比較南非德班聯合國氣候大會主要與會國的減排態度。

3. 綜合以上資料並就你所知,評論發展中國家應否為全球碳排放負上較大責任。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參考答案:

1. 這題屬於數據分析類型題。同學作答時,必須根據資料一的數據來描述全球碳排放量排名榜所反映的主要特徵,絕對不能加上己見。參考答案重點如下:

. 資料一顯示,中國是2005年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達7,219.2百萬公噸;其次是美國(6,963.8百萬公噸),第三是歐盟(5,047.7百萬公噸)。

. 中國(19.12%)、美國(18.44%)和歐盟(13.37%)三者合共的碳排放量百分比總數,已佔全球整體過半(50.93%)。

. 在人均碳排放量上,美國排名第一,達23.5公噸/人;加拿大排第二,達22.6公噸/人;俄羅斯排第三,達13.7公噸/人。至於全球排放量最高的中國,人均碳排放量只有5.5公噸,在10個國家中排名第八位,遠低過美國。

. 整體而言,在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10個國家/地區中,已發展國家佔6個,發展中國家佔4個。

2. 這題屬於比較類型題。同學作答時,應先指出與會國的減排態度,然後引用資料二的內容加以說明。參考答案重點如下:

. 中國認為已發展國家無盡減排責任,例如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資金和技術不足,嚴重影響全球減排的成果。

. 印度批評已發展國家應為過去數百年的污染負責,不應「以大欺小」,迫使發展中國家在減排問題上妥協,令該國12億人口的生計受損。

. 美國認為自己並非《京都協議書》的簽約國,企圖置身事外;又要求中印加入減排範圍,否則不接受任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新協議。

. 加拿大以本國利益為理由,退出《京都協議書》,逃避為減排負責。

3. 這題屬於評論類型題。同學作答時,必須清楚地指出已發展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應為全球碳排放負上較大責任,以及解釋理據。參考答案重點如下:

 已發展國家應為全球碳排放負上較大責任:

. 過去數百年的工業污染幾乎全部都是由現今的已發展國家所造成,她們不能將減排責任推卸給發展中國家。

. 在2005年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10個國家或地區中,已發展國家佔6個,合共的碳排放量佔整體近42%;若以人均碳排量計算,美國高達23.5公噸/人,冠絕全球。

. 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基本需求尚未滿足的現象仍普遍存在,要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必然伴隨能源需求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

 發展中國家應為全球碳排放負上較大責任:

. 中國在2005年全球碳排放量榜中排名首位,碳排量高達7,219.2百萬公噸,比美國更多。

. 已發展國家已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進程,人口穩中有降,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到位,未來對排放空間的需求有限,一些國家已呈現排放自然下降的趨勢;相反,發展中國家則處於碳用量的高峰期,因此負上較大責任也是無可厚非。

. 有評論曾指出,發展中國家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至今的碳排放總量,幾乎等於已發展國家在過往數百年的總量。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德班氣候會議終落幕 《京都協議書》有效期延至2017年》,世界民報全球資訊網 http://www.worldpeoplenews.com/news/2/2011-12/18923

2. 《京都議定書》(本文稱《京都協議書》),樂施會網站 http://www.cyberschool.oxfam.org.hk/glossary.php?cod=95

3. 《港人排碳多 每人年均碳排放量逾13噸》,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4/0/7/5/101407528.html?coluid=93&kindid=5710&docid=101407528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氣候危機:減排重責 美加鬥卸 (2012-05-24) (圖)
模擬試題: (2012-05-24)
尖子必殺技:遷國工程繁複 考慮因素眾多 (2012-05-24) (圖)
強化優勢:第三跑道蓄勢待發 (2012-05-17) (圖)
概念鏈接:何謂可持續發展? (2012-05-17) (圖)
模擬試題: (2012-05-17) (圖)
參考答案: (2012-05-17) (圖)
尖子必殺技:故步自封必輸 急起直追爭贏 (2012-05-17) (圖)
粵港融合:自駕遊惹爭議 經濟VS環保安全 (2012-04-26) (圖)
模擬試題: (2012-04-26) (圖)
政制架構:香港政團你知多少? (2012-04-19) (圖)
模擬試題: (2012-04-19) (圖)
尖子必殺技:港政黨=公司? (2012-04-19)
情網易墮 真愛難尋 (2012-03-29) (圖)
概念圖 (2012-03-29) (圖)
模擬試題 (2012-03-29)
尖子必殺技 (2012-03-29)
居權爭議:雙非嬰 新血還是負擔? (2012-03-22) (圖)
模擬試題: (2012-03-22) (圖)
世界經貿:薩摩亞偷天換日 棄美投澳乘「東風」 (2012-03-1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