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機場每日有近千班次的飛機升降。 資料圖片
機管局發表的《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內容提及基於本地機場擠擁情況漸趨嚴重,交通流量很快會超過機場的運輸承受力;同時面對珠三角機場的挑戰,香港興建第三條跑道刻不容緩。研習這個時事議題時,同學需要釐清興建原因和利弊,以便回答不同類型的問題。
航空業拉動三大經濟引擎
屬於貿易及物流業的航空業是本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其餘三大行業─旅遊業、金融業和工商業,亦需要航空業的配合,才能邁步向前。香港被公認為世界第三大投資熱點,若因跑道不足而局限其區內航空客運量,無疑窒礙經濟發展。而這也是興建第三條跑道的主因。
要對興建第三條跑道作出評論,必須引用數據來支持論點。現時香港機場的每年客運量約為5,000萬人次。到2022年至2023年,第三條跑道及相關配套設施落成後,香港機場每年的客運量預計高達9,700萬人次。不過,最大競爭對手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跑道數目會由2條增至5條,到2016年可處理多達60萬架次航班升降,是香港目前處理能力的一倍。可見香港機場面對珠三角的強大挑戰。
經濟環保 勢不兩立?
經濟與環保之爭,是不少興建項目的爭議點,興建第三跑道也如是。
正面影響方面,第三條跑道落成後,能提升香港的競爭力。面對亞洲區內強敵,無論遠至首爾或近至廣州,他們都在積極擴建機場跑道。在遠憂近患下,香港的亞洲國際樞紐地位備受挑戰。如果錯失時機,香港便可能步上當年東京成田機場未能及時增建跑道,失去亞洲航運領導地位的後塵。
負面影響方面,有環保團體擔憂興建第三條跑道會帶來更多空氣污染,尤其東涌地區。由於新跑道能接送更多航班,碳排放量自然隨之增加。
因此,同學在作答時,必須先釐清自己的立場,然後配合理據從長遠和短期的角度作出分析,這樣才能符合通識科「多角度思考」的要求。 ■黃煒堡 浸會大學中國研究(中國歷史)課程一年級本科生、2011年高級補充程度會考通識教育科奪A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