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政恆
上周最矚目的電影大概是《蜘蛛俠:驚世現新》,到底影片是否一如片名,做到amazing呢?
在視覺技術層面而言,《蜘蛛俠》真的做得很好,見證3D技術進一步常態化,相信沒有人會覺得不適應或者不自然,片中幾場大戰的效果十分悅目(分別是在坑渠、學校和紐約市等),始終蜘蛛俠飛簷走壁、吐絲彈跳,用3D畫面展現實在可觀。
今時今日的新《蜘蛛俠》,與Sam Raimi拍攝的三集《蜘蛛俠》(2002、04、07)有同有異。先說分別吧,新《蜘蛛俠》的導演Marc Webb,在人見人愛的《心跳500天》(500 Days of Summer)中捕捉了年輕人的感情與關係,在新片中也善於處理Peter Parker與Gwen Stacy的性格與交往,青春校園的元素比十年前第一集的《蜘蛛俠》多一點,男女之間的對話也較活潑。
新《蜘蛛俠》在網絡與手機的年代裡出現,上網變得重要,技術研發的重要性也提高,在舊版第一集裡,Peter Parker被蜘蛛咬有一點偶然;在新版裡,是Peter Parker闖入Oscorp實驗室所致,又例如蜘蛛俠手腕上射出蜘蛛絲的設備,也是舊版所無。
當年第一集《蜘蛛俠》將「能力越大,責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成為經典對白,直指核心理念所在,新版沒有甚麼道理要說,更何況當年第一集是在九一一事件後面世,引人投入社會性閱讀,如今卻是和平年代,著重點在3D視覺特技,而故事結構大體上與舊版相似,新世代的Peter Parker沒有甚麼朋友,Harry Osborn也略去了,因此Peter Parker是一個更形孤立的個體。
電影透露了下集的可能性,相信也會沿著Peter Parker的人生,來到二十多歲的生涯。而新《蜘蛛俠》與《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的成功,不單代表Marvel漫畫英雄不死,甚至人們對超級英雄的企盼(對現實世界有所不滿?),也代表了荷里活電影的技術勝利和全球統制了。
|